ZKX's LAB

当观此身有诸不净 四念处,从观身如身到观身不净,难道是“原始佛教“和大小乘的区别的问题吗?这个变化大乘有吗?

2020-09-30知识15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出自哪部佛经第几章节 大智度论2113卷第十九释初品中三十5261七品问曰:何等是四念处?答4102曰:身念处,受、心1653、法念处,是为四念处。观四法四种: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四法虽各有四种,身应多观不净,受多观苦,心多观无常,法多观无我。何以故?凡夫人未入道时,是四法中,邪行起四颠倒:诸不净法中净颠倒,苦中乐颠倒,无常中常颠倒,无我中我颠倒。破是四颠倒故,说是四念处:破净倒故说身念处,破乐倒故说受念处,破常倒故说心念处,破我倒故说法念处。以是故说四,不少不多。

当观此身有诸不净 四念处,从观身如身到观身不净,难道是“原始佛教“和大小乘的区别的问题吗?这个变化大乘有吗?

\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就是观音心经。全文如下: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文版-略本)Heart Sutra in Chinese 唐朝玄奘法师汉译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

当观此身有诸不净 四念处,从观身如身到观身不净,难道是“原始佛教“和大小乘的区别的问题吗?这个变化大乘有吗?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不是五蕴皆空? 不是,“2113观身不净、观5261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应为佛教四4102念处。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1653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快者七天,慢者七年方可证悟初果。四念处能去除众生有常、乐、我、净四颠倒,使众生清净,克制一切烦恼和悲哀、祛除痛苦和忧愁,从而走上涅盘成佛之路。四念处又称四念住,是佛教修持的入门方法。所谓四念处,就是对四种境界观察思维,安住心念,从而引发定慧的修道方式。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它是以五蕴为主,而分身、受、心、法四方面加以思维观察。简单地说,身就是色蕴,受就是受蕴,心就是识蕴,法就是想、行二蕴。众生对身、受、心、法四境,生起四种颠倒妄见,以为自身是净的,感受是快乐的,心是恒常的,现象是有自体的,由此产生了贪爱无明。四念处就是让众生认识到自身都是不净的,受都是苦的,心识是无常的,法都是无我的,从而减少烦恼,引发定慧。一、身念处的修行是指对于自己的行、住、坐、卧等明了,做到观身不净。身念处的修行目的:通过观察自身和外身,认识到众生都是不净的。修习身念处要从观内身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不干净的;然后观察外身,即他人的身体,这要从。

当观此身有诸不净 四念处,从观身如身到观身不净,难道是“原始佛教“和大小乘的区别的问题吗?这个变化大乘有吗?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是什么意思啊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偈诵的解释。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如上所说,本科大旨已明,兹再详细说之。当知如如不动,是真实性。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不令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性,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此中有二要义:(一)凡夫之所以为凡夫者,无他。背觉合尘,向外驰求耳。何故向外驰求?无他。分别幻相,贪著幻相耳。何故分别贪著?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耳。由是之故,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是也。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乎。此所以欲观无为之真性,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义,必应了知者。(二)一切凡夫性光,早被无明隐覆。有如一轮。

四念处,从观身如身到观身不净,难道是“原始佛教“和大小乘的区别的问题吗?这个变化大乘有吗? 从四念处谈大小乘和原始佛教「四念处」在早期的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