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什么是总统制?两者区别 责任内阁制的结果

2020-09-30知识22

责任制内阁与责任内阁制的区别? 在一次历史分析课上听到说二者不同 前者为英国制度 后者为牵制袁世凯?当时没听明白在上找不到答案…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什么是总统制?两者区别 责任内阁制的结果

什么叫责任内阁制? 内阁制。内阁(cabinet)一词来源于法语,有“内室”、“密室”之意。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它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什么是总统制?两者区别 责任内阁制的结果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2113阁制”。是指5261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4102式。18世纪初始于英1653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扩展资料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2、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第一任首相:1721年沃波尔。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6、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参考资料来源:-责任内阁制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什么是总统制?两者区别 责任内阁制的结果

关于责任内阁制(急 )! 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国家元首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执行些礼仪上的活动,并无实际权力。国家实际权力在内阁,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向议会负责。国家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都必须由内阁首脑或有关阁员签署。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如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只有向国家元首提出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的首脑重组内阁,或者是由内阁提议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大选,然后,根据大选结果组织内阁。内阁总揽国家政务,其首脑有权任命所有政府高级官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一切重大方针与政策。其特点是:1,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政,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立法权。2,内阁大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内阁制与首相相辅相成,内阁首脑(首相)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4,内阁首脑拥有决定性发言权:是。

议会内阁制与责任内阁制的区别? 议会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又称议会君主制。国家的行政管理由内阁负责。内阁的首脑为首相,他由通过选举而在议员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然后提交君主任命,组成内阁。君主只是在名义上代表国家,并无实际行政权力。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向议会报告工作。内阁如失去议会信任,则必须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议会。这时,君主亦只能照例表示同意,所以,君主是按内阁的意见行使形式上的权力,并代表国家进行礼仪活动。君主尽管是“虚位元首”,但仍具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和象征国家的尊严。这种类型的政体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某些国家情况特殊,当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时,革命不彻底,而保留下君主制的形式特点所致。它首先于1686年出现于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然后,一些国家亦仿效英国建立此种政体。目前,除英国外,君主立宪的国家还有西班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日本、泰国等国。1)总统制。总统制是指总统既担任国家的元首又担任政府的首脑。

责任内阁制是什么意思?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有的国家,虽称政府为内阁,但政府并不对议会负责而由君主或总统直接操纵,这不是内阁制,而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或总统制。[1]中文名责任内阁制外文名Cabinet responsibility system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政府组织形式产生多数党产生内阁制内阁总理或首相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对议会而非对总统负责;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签署才能生效。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政,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立法权。内阁首脑内阁首脑拥有决定性发言权: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通过议会。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发展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内阁的权力:(1)制定(政策);(2)提交(议案);(3)行使(最高行政权):(4)协调(政府职权);(5)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6)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扩展资料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有关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制。这里的“责任”应该指行政责任。因为在内阁制的国家,国家元首不负行政责任,即国家元首没有行政权力。一切行政权力和责任归于内阁,而内阁对议会负责。

#日本首相#日本内阁#内阁制#英国首相#君主制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