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现在空军强国们都不发展可变后掠翼的飞机了? 亚音速阶段的升力系数

2020-09-30知识8

歼20的超音速性能如何? 在目前性能处于高度保密阶段情况下,其实具体情况都是靠猜,从央视采访歼20驾驶员说出的进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来看,目前能驾驶歼20的飞行员都是优中选优,不管是经验还是能力,至少都是原来驾驶过几个最先进机型的,他们这么说肯定是有对比后的有感而发,所以歼20超音速性能应该是很不错的!至少比以机动性闻名的歼10歼11系列要好的多!再从能看到的歼的结构来看:小机翼面积大翼载,大后掠的三角翼,扁平修长的机身,无一不是按侧重超音速性能来设计的!而且歼20在试服役不久就在远非完整版的情况下就出乎意料的加快装备进度来看,空军是相当满意的,在高性能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已经大规模装备我军的基础上,中国空军已经远不是当初苏27引进前的土包子了,见过大世面的空军能那么满意,也可以看出歼20的超音速性能应该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现在空军强国们都不发展可变后掠翼的飞机了? 亚音速阶段的升力系数

为什么俄罗斯的苏式和米格式战机都长的差不多,这种气动布局很优秀吗? (苏27三视图)苏式战机只有早期的米格21与苏9类似,苏9差不多就是米格21的放大版,主要装备国土防空军担任截击任务。而后苏24与米格23采用了类似的可变掠翼设计,都是两侧进气、单垂危布局;但是两者的差别还是很明显:苏24是双座双发的对地轰炸机,而米格23是单座的制空战斗机。而两个设计局最相似的莫过于米格29与苏27战机,两者同属于苏联的第四代战斗机,服役时间都差不多,使用的机载武器也基本相同,从远处看苏27基本就是米格29的放大版。(米格29三视图)苏27与米格29最早源自于苏联对抗美国F15战机的“PFI”计划,也就是所谓的“先进战术战斗机”,后来该计划又分成两个项目:TPFI与LPFI,T和L分别代表重型、轻型。最终TPFI项目造出了苏27,LPFI项目造出了米格29;这也是为什么两者的气动布局非常相似的原因。当然两者还是有一些不太一样的地方:苏27的边条翼从机头开始是向内呈弧线联接到机翼;而米格29的边条翼呈明显的外凸弧线,与F18有些类似。苏27的发动机间距更大而且有突出的尾锥,米格29的发动机间距小没有突出的尾椎。(米格29与苏27边条翼设计明显不同)苏27和米格29采用相同的气动布局,证明这种气动布局有许多优势的。比如这种中央升力体布局带来了。

为什么现在空军强国们都不发展可变后掠翼的飞机了? 亚音速阶段的升力系数

前掠翼战斗机相对于后掠翼战机有什么优劣?呵呵!随便说说!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的!简单点说说!飞机高速飞行的时候,附着在机翼上的空气会被压缩,形成一个压缩空气层,。

为什么现在空军强国们都不发展可变后掠翼的飞机了? 亚音速阶段的升力系数

就目前来看,歼20上舰的可能性和歼31哪个大? 我个人认为,两者上舰的可能性都不大。不过如果J-31能够解决身份问题,那么J-31上舰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J-20,因为J-20在海军,尤其是舰载机来说局限性很大。我们都知道,在总体的气动外形方面,J-20的鸭翼+三角翼,大长细比机身都是优化超音速波阻,我们完全可以说J20是为超音速而生,J-20天生就适合截击任务。但是航母上的舰载机如果是J-20的话就未必合适了。我们知道航母一般有三种:以打击为主的,以制空为主的,打击任务和制空任务都能完美胜任的全能型的。而这些航母的类型一般是通过它们所带在的舰载机的类型来区分的,如果舰载机是空优机,那么这艘航母显然也是偏向制空任务的,如果飞机本身是偏向打击任务的,那么航母也是偏向打击类型的。苏-33无疑更偏向制空任务,这和俄罗斯海军的实际需求有关系我举个例子,俄罗斯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使用苏-33作为舰载机。苏-33属于苏系战斗机的一种,本身是由空优机改制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对于空优任务更加拿手。当然这也与美国一向强大的海空力量有关,俄罗斯的航母偏向制空是完全符合其需要的。前苏联甚至在航母上加装了大量的反舰武器用来counter美国的海空力量。当然航母所属的类型与航母本身也有关系。举个。

#歼-20#舰载机#战斗机#音速#苏-27战斗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