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有骨气的王朝,外敌入侵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明朝虽然最后灭亡了,但明朝从未降过。而明朝的将士也是个个铮铮铁骨,满腔热血。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明朝十大名将。(仅个人观点)
明朝十大名将:徐达、常遇春、于谦、蓝玉、圣人王阳明、民族英雄戚继光、朱文正、李文忠、李定国、孙承宗。(当然还有很多名将,仅代表个人看法)
徐达,明朝第一开国功臣。作为同老朱打江山的众多将领中的一个,徐达有着自己特有的军事才能,可以说老朱家的江山有一半是徐达打下来的。他出身农家,性情刚毅,不甘心屈居于人下。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他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这场战役,朱元璋登上皇帝位之后,徐达出任中书右丞相。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老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于是徐达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在塔儿湾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迫使元梁土阿鲁温于洛阳投降。随后徐达等一路过关斩将,大败元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在听到消息之后,夜里带着妻儿及妃嫔、侍从逃往“上都”。自此明军占领大都,元王朝被推翻,就此灭亡。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常遇春
常遇春,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故军中称其为常十万。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老朱后来杀尽功臣,常遇春并不在名单之中,可见老朱对他的器重。
于谦,虽然他是一个文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京保卫战时,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明朝必败。正如当年明月所说:于谦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在这个污浊的世界里,他光明磊落地走完了一生。他不需要他人的评价,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证明。
于谦
在众多开国功臣中,有这么一位名将,他一生大起大落,战功赫赫最后却被夷族。他就是开国大将——蓝玉。论蓝玉的军事才能绝对是顶尖的。在捕鱼儿海战役中,蓝玉彻底终结了元朝的统治。班师回朝后,晋升为凉国公。仅以蓝玉的军事才能来说,他不输于其他任何名将。
圣人王阳明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在军事上同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平定江西之时,他亲自率领精锐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斗结束后,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盗贼,斩杀两千多人。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在平定叛乱时,王圣人更是在无兵的情况下,利用强大的攻心计将宁王耍得团团转。不能说宁王不够好,只是说王圣人真的太强了。宁王发动叛乱时,圣人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叛乱。在听到消息后,立刻赶到吉安,募集兵士,出兵征讨。在王圣人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宁王战败被俘,宁王的叛乱仅仅历时35天便宣告结束。
王阳明
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被称为倭寇收割机。后来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十余年,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戚继光在练兵排阵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创造出的“鸳鸯阵”,变化多端,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被称为千古不朽的豪杰。
戚继光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坚守85天,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这也是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战役,倘若没有朱文正拼命的坚守85天,就没有后来大明朝276年的历史。朱文正当得起“名将”二字。
李文忠,明朝开国名将之一,与朱元璋亲如父子。在李文忠19岁的时候就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多次击败陈友谅以及张士诚的大军,帮助养父朱元璋打江山。后又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被封为曹国公。
抗清名将李定国,被誉为南明中兴的脊梁。他是明末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是反清复明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将领。他宁死不屈的气节,在后世广为传颂。
孙承宗
孙承宗,既是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民族英雄,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其功绩不可估量。后世称其为盖世之才。
当然名将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他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强盛而有骨气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