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省察克治 “省察克治”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一套修身养性的方法,指每时每刻思考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王阳明说:“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所虑,多是从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人省察克治。因此“省察克治”是在“静心”的前提下,将心体中的私欲之根一一拔去,让心体如明镜。《传习录》上什么是“省察克治”?王阳明释曰:“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王阳明通过总结以往“内省”、“自松”、“思过”等修养方法提出人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必须省察克治的。每个人都要检讨自己的道德认识,要明了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理想人格,也要明了自身的道德人格现况,这些是道德人格培养的基础。扩展资料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
历史中,宋明理学中的“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急急。。。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什么是理学?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理学有两种意思,可以指古代的理学,也可以指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学,古代的理学是指宋朝以后的新儒学,又称道学。嘉佑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理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朔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理学四大派;现代科学上所说的理学通常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地质、地理等等。理学起源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理学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