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阳救逆是什么意思 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中医温法之一。适用于阳气极度衰疲,寒邪深入少阴的危重证候。常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四逆汤、参附汤等。回阳救逆常与益气固脱法、利水法、降逆定喘法、补气、养血、生津等治法配合使用。临床上具体使用回阳救逆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阳热炽盛,郁遏于里的真热假寒证忌用本法。②厥证见四肢厥逆,神志不清非阳气虚脱所致者不宜使用。③阳气将脱,浮越于外的真寒假热者,或服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佐以寒凉药物或冷服。
附子单方 我是一位中医中药的推崇者,我一直认为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有很多西医西药无法比拟的作用。最近我看了一些关于附子的文献资料,很感兴趣,请问关于附子的单方有哪些呢?
温中散寒的中成药有哪些? 温中散寒,温,乃中医常用八种治法之一的温法,即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适用于脏腑的陈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中,即中焦,中医理论的三焦之一,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分,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它的主要功用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散寒,即散除寒邪。温中散寒,即用具有温热特性的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来治疗寒邪在里,深入中焦之间,导致中焦虚寒,阴盛阳衰、经脉寒凝等证。下面例举一些常见的具有温中散寒作用的中成药:香苏散,疏散风寒、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头痛无汗、胸脘痞满,食欲不振的胃痛。良附丸,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喜热恶寒的胃痛。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喜温喜按,纳差便溏,少气乏力的胃脘胀满。藿香正气系列药物,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的呕吐。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自利不渴,喜温欲按,食多即吐,不欲饮食,四肢不温的脘腹疼痛。附子理中丸,温阳祛寒,益气健脾。用于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自利不渴,喜温欲按,食。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表现有何不同?如何辨证?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均是中医学心系疾病的病证名称。应该如何辨证三者的关系呢?简言之,三种证型的相同点是心气虚发展为→心阳虚→发展→心阳暴脱。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爪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医理真传》《内经》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一身之血脉”。意思是健康人心气推动血脉在脉道内运行,周流不息上下循环,主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在多种病因刺激下,心的阳气不足,病变一般始于心气虚,心气虚弱不能推动血脉运行,营养心神和周身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舌淡脉弱等诸多症状。一般心气虚症状轻微,多呈阵发性,劳累紧张,情绪波动后加重,可见于心脏功能性疾病,例如神经症,植物神经紊乱表现的心悸胸闷等。个别心气虚的患者可伴发心肌炎。一般多无心的严重器质性损害。若心气虚日久累及于心阳,就发展为心阳虚。这个阶段属病情的进展加重,心阳虚弱,不能温煦激发人体,可引起继。
什么是人参
参附汤的治病原理是什么?
最好的治中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