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周文王是怎么死的 伐西落鬼戎 浮十二翟王

2020-09-30知识19

古代-戎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戎人不是具体民族的称呼,而是对先秦时期北方族群的统称,后演变成西戎。战国以后,西戎成为古代中原王朝对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简介】戎人是对春秋时期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春秋时期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起源及演变】戎\"是中国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称。亦称\"西戎。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要进一步研究。“羌”用作为西方各族的通称。在周人兴起时,西戎仍是在陇济及泾洛一带游牧的鬼戎,其实也是许多部落的总称,并且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确定地以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灭商以后,为表示对商的敌忾,称之为“戎殷”或“戎衣”。自春秋时起,“戎”还偶尔与“华”并称为“华戎”。这些都是以戎作为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

《周易》的哪些记载可以看出赤狄人数之多? 《周易》记载:“(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末其势仍盛,周王季曾“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至周成王时,命盂率兵伐鬼方,“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可见赤狄人徒之众。

戎人的西周及春秋时代的戎人 到周文王之父季历时,已臣附于商,并依靠商朝的支持,展开了对周围各游牧羌戎的兼并和征伐。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太[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之戎,周师大败。太[文]丁四年,周人伐无余之戎,克之。周王季命为殷牧师。太[文]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太[文]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周文王继位后,为商西伯,曾被纣王囚于羑里,后来获赦释放,纣王“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于是伐犬戎、密须。在上述季历与文王征伐的诸戎中,以西落鬼戎为最强,既称“西落”,当在周原以西汧陇地区及其以西,大概是与鬼方有共同族称的游牧民族。一次战争被俘获“十二翟王”,可见鬼戎部落之众,“十二翟王”即是十二位鬼戎部落酋长。“翟”以同音与“狄”相通假,本非族称,是周人及诸夏加给鬼戎的蔑称,与“戎”具“兵”、“凶”之义引申加之于各敌对部落相同。王国维先生说:“《经》、《传》所记,自幽王以后至春秋隐、桓之间,但有戎号,庄、闵以后,乃有狄号。又说:“狄者,远也…《书》称‘狄矣西土之人’,《诗》称‘舍尔介狄’,皆谓远也。乃引申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凡种族之本居远方而驱除者,亦谓之狄。。

中央民大教授蒙曼称“秦是一个西戎国家”,引发网友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秦国和赵国的国君是同宗,祖先是东夷人,在投靠了商朝后对帝辛(纣王)很忠诚,武王伐纣后被贬了,分成两支,后人因为给周天子养马驾车,工作做的好又都发迹了,迁到西北部的那一支先是被周天子封为西陲大夫和西戎人抢地盘,后来有地了才被封了子爵成了依附周天子的封国,和东方的诸侯不同秦人当时是被周天子直接掌控的和家臣无异,在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后爵位才被升上去,但地盘还得自己打,国君战死了一个又一个西戎的部族被它兼灭了一个又一个,可以说在西戎最猖獗的时候是秦国阻挡了西戎的东进之前这是周天子的职责,秦人也多少被西戎化了,在和其他诸侯发生矛盾后被比作戎人,但是和西戎还是本质不同的。

在历史上,义渠戎国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战国时期诸侯国划地割据,而这义渠国就在秦国的边上,与秦国接壤。历史上的义渠国是怎样的。史料注解:义渠,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在今甘肃庆阳西南。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庆阳就居住着义渠民族。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后被秦灭掉,融入华夏族。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商代,他们同居住在陇东的狄族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后来又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康丁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所以领土面积也越来越大。同样因为跟周朝相处比较融洽,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

戎狄的史书记载 《国语·周语中》:“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郭沫若《屈原》第二幕:“以一介的寒士,做到一国的丞相,公卿大夫,农工商贾,皂隶台舆,蛮夷戎狄,什么样的人,差不多我都看过了。《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戎狄之间即陕、甘一代。《诗·小雅·采薇·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见戒,猃狁孔棘”等句。《孟子·梁惠王》下甚至说:“太王事熏鬻,文王事昆夷。文王经过征服与争取,戎狄“莫不宾服,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实际上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围各部落与方国的兼并,有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

#史记#周人#周朝#战国时期#商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