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70字心灵沟通 “嗨,你讲话那么好听,怎么没去当主持人啊?“我喜欢当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挺有意思的!这就是喜欢扎在学生堆里的我,13年的教学生涯中,有着10年班主任经历的一名英语老师。在这个多元化变迁迅速的社会里,师生关系也起了些变化,教师并非学生知识唯一的来源;在教学情境中,不只教师评估学生,学生也同样地在评量教师。师生间的互动多了,因此师生间的沟通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面对千姿百态、各有所异的学生,我总能以良好的心理素养、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教育每个学生,处理每件事。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着:诚心、知心、信心、恒心、真心、慧心、关心和虚心。诚心:真情互换激赏锤炼。以一份真挚诚恳的情怀换一份真挚诚恳的情怀。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要求社会、老师、周围的人给予理解与信任,渴求真诚以待,讲平等、公平。我与小J谈话,告诉他欣赏其上课勇于发言,对班级的工作认真负责。可任课老师对发展他为团员有看法,我颇为困惑,请他找找原因,再有针对地与他一起分析,最后给他提希望。谈话过程中,透露的那份真诚、尊重,带给学生强烈的被认可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平时,我就是如此真诚相待,批评学生也以真诚之心,换取学生对。
光未然的简介 光未然,(1913~)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
小学四年级13课夜莺的歌声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目前,有很多的学生厌学,没有从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就是学习大多数也是被迫的。这当中还有许多优等生。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的历史尤为突出。学生厌学或被迫学习,并不是对历史不感兴趣,而是我们老师把“活”的历史教“死”了。古人云“不兴其义,不能乐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我做了以下几点研究:一、用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商朝的“炮烙之刑”时,我说:“商纣王创制的‘炮烙之刑’是一种酷刑,他先叫人将铜柱子放在熊熊燃烧的炭火上,等铜柱烧得通红通红时,就强迫‘犯人’在铜柱上行走,‘犯人’刚踏在铜柱上,只听到‘哧’的一声,‘犯人’的脚板立即冒起缕缕青烟,‘犯人’摇晃两下,站立不住,就‘扑通’一声掉到炭火中被活活地烧死了。这样,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和“亲耳听到了”,产生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二、让学生表演历史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先让五名学生扮演历史剧中不同的角色,来表演“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片断,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中学生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 达.芬奇在绘画时,他的老师要求他从画蛋开始,起初他感到非常枯燥,但是后来他发现,由于各个角度明暗对比,光与影的配合不同,每幅画都有其不同特点。于是,他每天对着一个鸡蛋画数以千计的素描,这为他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锻炼了他的各种能力,观察事物更加敏锐、准确,理解问题更加全面深刻。达.芬奇最终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迪,事物的现象就像万花筒,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如此的丰富生动,又是如此多此多变易逝,所以在表现它的本质时是错综复杂的。有真象也有假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从大量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这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对一篇课文或一个问题,并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教给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即发散思维的方法。何谓发散思维?一般而论,面对一个课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思维者总是先千方百计调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想和回忆,尽可能多。
关于<夜莺之歌>的教案 《夜莺之歌》教学设计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夜莺之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生:主要内容和事情发展顺序2、首先文章写了什么?师:首先写了小夜莺在河边等待敌人上钩(诱敌)师:接着呢?(送敌)师:敌人进了埋伏圈结果怎样?(歼敌)从故事情节来看,文章先写了诱敌—送敌—歼敌。师:还从哪些方面来汇报?生:课文多次提到了夜莺的歌声3、文中都哪些地方出现过夜莺的歌声?它与这些故事情节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生:(2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响起来,越来越有劲。师:这是发生在诱敌这一环节的,夜莺的歌声怎么样?(越来越有劲)生:(26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越来越响)师:(31段)(兴致勃勃)小结:大家看板书,从板书可以发现夜莺的歌声贯穿整个故事的情节,它因此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以文章以夜莺之歌为题,让我们再读题目。4、你从这个题目中还能看出什么?单指夜莺的歌声吗?过度:不仅是夜莺的歌声,它还歌颂了小夜莺。那么作者为什么歌颂小夜莺,小夜莺有哪些地方值得歌颂?它又是怎么歌颂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5、以前我们学。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首先,课文开头在写到德国法西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时,“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里的“歌声”是小男孩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接着,在小男孩给敌人带路时,他“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似乎把身边的军官给忘了,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游击队巧送情报,为后面把敌人领入埋伏圈作伏笔。在小男孩把敌人引到树林深处,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继而“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们知道其中的意思。于是,游击队员向德国兵开火,不多时,全部歼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这里表现出小男孩为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领进埋伏圈,突出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最后,小男孩完成了任务,又坐在河边执行新的任务,“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生动地表现出他胜利后的喜悦。回答者:78610114-见习魔法师 三级 5-23 20:00选我吧 不要浪费悬赏分
夜莺之歌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机智的用鸟叫声给游击队员报信,把一股德寇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此文当时的背景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6月,德军突然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抗击,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并与盟国一起,使德军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扩展资料作者:茨维尓卡(1909~1947)苏联立陶宛作家。生于农民家庭。曾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后赴巴黎研究文学与艺术。1930至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夜莺之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是夜莺之歌把内容巧妙的串联起来的,同时由于每次出现时的不同作用,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参考资料来源:-夜莺之歌(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