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鹿角蕨的孢子囊 什么是鹿角蕨?

2020-07-19知识15

鹿角蕨同属相似花卉主要有哪些? 鹿角蕨同属相似花卉主要有:印度鹿角蕨,产于泰、印及中国云南省南部。营养叶高大而开展,上缘多圆形裂 片,有时全部褐化。孢子叶宽大,浅裂成不对称分岔,呈伞形展开,。鹿角蕨适宜在怎样的环境中生长? 鹿角蕨,又称蝙蝠蕨,鹿角蕨科。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全株灰绿色。二型叶。一种不产生孢子,扁平圆盾形,中部凸起,全缘或边缘波状浅裂,质如羊皮纸,呈覆瓦状紧密地附着在树干或其他支持物上;另一种叶能产生孢子,直立,伸展或下垂,顶部分杈,形如鹿角,孢子囊群着生在裂片顶端的背面,黄褐色。喜温暖阴湿环境,适应性强,在浅薄的腐叶土、泥炭土或潮湿的石岩上也可生长。室内栽培冬季温度不低于10℃。原产大洋洲热带,各地温室常见栽培。同属植物约18种,分布在热带亚洲、美洲和非洲直至温带的澳大利亚。常见的有美洲鹿角蕨,叶片狭长,分叉较多;导叶鹿角蕨,花卉园艺上多作观赏植物,栽培较多;大鹿角蕨,产于南威尔士,十分耐寒,植株巨大而下垂。我国云南西南部有瓦氏鹿角蕨,是我国列入红皮书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种。一般用分株法繁殖。栽培二年以上的成熟老株基部往往生出许多小萌蘖,待其高过10厘米时,可带根和盾状的叶片切下,另行栽植即成新株。也可用孢子繁殖。用少量蕨根、苔藓或腐叶土加少量腐熟的干牛粪作栽培材料,栽植在带孔的花盆或木箱中。或把上述材料绑在带树皮的木段上栽植亦可。生长期,每1~2周可把植株下部浸泡在稀薄肥水中施肥一次。有关鹿角蕨的特性有哪些? Platycerium bifurcatum又名蝙蝠蕨、鹿角山草,为鹿角蕨科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全株灰绿色,有营养叶和孢子叶,营养叶不产生孢子,呈扁平的圆盾形,全缘或近缘波状浅裂羊皮纸状,新叶绿白色,老叶棕色,呈覆瓦状紧密地附着在树干上;孢子叶能产生孢子,直立、伸展或下垂,顶部分叉形似鹿角,灰绿色,孢子囊群着生在裂片顶端的背面,黄褐色,叶面一层蜡质,可防止水分散失。同属还有瓦氏鹿角蕨、美洲鹿角蕨,异叶鹿角蕨,大鹿角蕨,长叶鹿角蕨等。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生长适温16~21℃,夏季适温21℃,越冬温度10℃,适宜生长空气湿度70%,原产大洋洲,附生树干、树皮及石岩上。1.繁殖分株利用小萌蘖长到10厘米时,将带根和盾状叶片切下,单独栽成新株。鹿角蕨大量繁殖用茎尖培养法。取叶宽小于5厘米的分枝,于流水中冲洗5分钟,除去大的叶和根部,切下1厘米的茎尖,在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3次,除去茎尖表面的毛,再在5%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5分钟,最后切下生长锥部分3毫米,用无菌水冲洗后作接种材料。用MS培养基,附加烟酸1毫克/升,盐酸吡哆醇1毫克/升,维生素B2O.4毫克/升,磷酸二氢钠170毫克/升,腺嘌呤硫酸盐80毫克/升,。鹿角蕨的样貌 鹿角蕨,属于蕨类植物的水龙骨类,植株的高度有40厘米,叶子的生长方式为丛生,一般处于下垂的样子。工具/原料 鹿角蕨 方法/步骤 1 鹿角蕨的嫩叶是灰绿色,成熟之后的叶子。鹿角蕨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鹿角蕨的形态特征:株高40厘米。根状茎短粗肥壮,有分枝。叶二型,大型丛生,不育叶鸟巢状直立,基部心脏形,肉质肥厚,边缘波状,幼时淡绿色,干枯后变为褐色,覆瓦状盖在根状茎上,可育叶下垂,其上被有柄的星状毛裂为多回掌状两歧深裂,裂片圆形、肥厚,如鹿角状。孢子囊群生于小裂片下。什么是鹿角蕨? 鹿角蕨又名糜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为水龙骨科鹿角族属植物,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孢子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若将鹿角蕨贴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吊盆,点缀书房、。鹿角蕨有哪些特性? 鹿角蕨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属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植物,学名Platycerium.wallichii,别名长叶鹿角蕨、鹿角羊齿等。鹿角蕨具二型叶:①不能产生孢子的不育叶。呈扁平的圆盾形,中部突起,全缘或边缘波状浅裂,近灰色,羊皮纸状。呈覆瓦状紧密地贴生于树干或其他支持物上,并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长大。②能够产生孢子的能育叶。叶丛生,叶片长25~90厘米,内侧片大。每片叶开始分裂成不等大的3枚主裂片,基部楔形,几无柄,直立、伸展或下垂,顶部分杈似鹿角,故而得名。不整齐3~5次裂,分杈成狭裂片,裂片全缘。叶片正面嫩叶灰绿色,成熟叶深绿色,背面被灰白色星状毛。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的第1次分杈的凹缺处以下的叶背,不到基部。孢子囊初时绿色,后变黄褐色,密被灰白色星状毛,成熟孢子绿色。喜半阴,忌强光暴晒,以散射光最好,光弱生长缓慢,植株纤弱。喜温暖湿润,怕霜冻。生长适宜温度16~25℃,干燥的环境下短时间能耐-5℃低温。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二叉鹿角蕨的形态特征 大型附生蕨类。叶二型,一种为裸叶(不育叶),圆盾状紧贴根茎处,密披银灰色星状毛;另一种为实叶(生育叶),直立,基部渐狭,柄极短,叶片长可达6Ocm,先端呈2一3回二叉状分裂,裂片下垂,两面披星状毛。抱子囊群绒毡状,生于可育叶裂片背面。二歧鹿角蕨,产于澳洲东部及新几内亚等地,是我国最早引进、也最容易栽培的鹿角蕨,已广泛应用于室内观赏和园林观赏。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cm左右,根状茎肉质,横走,有分枝。营养叶鸟巢状直立,宽阔的圆形叶片基部心脏形,厚肉质,边缘波浪状,幼时淡绿色,随着生长成熟变成干褐色,覆瓦状长于根茎上,可积累腐殖质和保护植株免受干旱威胁,同时还能包覆基部的附生物。孢子叶下垂,全叶披一层具柄状绒毛,并分裂成多回掌状二歧深裂,二叉鹿角蕨的孢子囊群着生在裂片背面顶端。本种世界范围内的栽培品种有‘荷兰’(Nether-lands)、‘圣迭戈’(SanDiego)、‘罗伯特’(Robert)和‘齐森亨尼’(Ziesenherme)等。二歧鹿角蕨易生侧芽,可采用分株繁殖,较耐寒,0℃左右的低温亦能保持生命力。二叉鹿角蕨的同属植物 有以下朽均作观赏栽培,常见的有:三角鹿角蕨Postemaria:又名西非鹿角蕨。可育叶,基部呈三角状耳唾形,网脉明显,叶片直立,有光泽。原产几内亚。长叶鹿角蕨P·willinchi:不育叶直立向上,肾形,后呈鹿角状,缺裂。可育叶下垂,长可达2m,裂片细长。原产热带亚洲,我国云南有分布。鹿角蕨属常见的种类有:南美鹿角蕨(P.alcicorne)原产非洲东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株高和株幅均为85cm,分裂的营养球叶状至肾状,长15cm~40cm,中绿或深绿色,然后神色,革质;孢子叶灰绿色,长60cm,直立,分裂2~3回。美洲鹿角蕨(P.andinum)又叫安第斯鹿角蕨。原产秘鲁、玻利维亚。孢子叶表面密披细毛。呈白色状,叶长达3cm,十分壮观。安哥拉鹿角蕨(P,angolense)又名非洲鹿角蕨。原产热带非洲的乌干达、扎伊尔、尼日利亚。孢子大,形似象耳;营养叶呈扇形,有淡紫色脉纹,孢子叶宽楔状,又像波状鸡冠。鹿角蕨(P.bifurcatum)原产新几内亚爪哇至澳大利亚东部。株高90cm,株幅80cm。营养叶圆形至心脏形或肾形,长12cm~45cm,中绿至深绿色,然后褐色,直立,上部边缘全为波状或浅裂。孢子叶灰绿色,长90cm,直立,伸展或下垂,分裂成2~3回,呈带状,细裂片表面密生细毛,叶背着生。鹿角蕨简介 鹿角蕨又名麋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为水龙骨科鹿角蕨属植物,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属于附生性观赏蕨。其孢子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

#鹿角#孢子植物#植物#鹿角蕨#孢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