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2020-09-30知识9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写楷书时注意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内在映带.呼应关系,不至于字无生气。以具体作品分析,如下图(左)。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他把行书技法借鉴融入到楷书作品中来,书写此帖时很注重笔画呼应关系,充满节奏跳跃,整幅作品挥洒自如,行气十足,笔意华美,有空灵之气。这幅作品是楷书当行书写的经典作品。行书当楷书写指的是写行书时,毛笔的笔尖要顶着纸面写,力送笔尖。仍有写楷书的提按.快慢.轻重节奏用笔特征。行笔不能过快,否则笔画飘浮乏力,我们再来看看何绍基临的《兰亭序》。如下图(右),他是以颜体楷书架构为底,笔画少连接,加以《张迁碑》古拙天真之趣,写出自家风格。点画形质好,笔笔到位,苍劲老辣。颜体楷书厚重沉雄,骨力劲健的特点在此帖中展露无遗。这幅作品是行书当楷书写的佳作。楷书技法和行书技法可以互相借鉴融合,学习书法可以二种书体一起学。依个人爱好分清主次,从而有效提高书写水平。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我有断断续续的书写30多年毛笔字的经验,“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这句话是指导人们如何用毛笔来写好行书字和楷书字的经验之谈。对楷书要当行书写我是这样理解的:写楷书字的时候,不能仅仅着眼于写笔画,用点、横、竖、撇、捺来凑成一个字,显然还不够,而是要注意一个字整体的笔画呼应、照应,字与字之间也要做到互相照应,在整篇字的风格和气势上要一意贯之。这样来写楷书,就有点像写行书字的感觉。行书要当楷书写,这是指在写行书字的时候,不能光着眼于整篇字的气势和风格是一致的,还要注意把每个字的笔画写好,注意笔画之间的巧妙布局和搭配,注意字和字之间的呼应、照应,这样写行书字,就有点像写楷书字。看更多好文章,请关注我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而行书怎么写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楷书和行书区别? 通俗讲—一笔一画写的汉字,若结体符合书法审美,就是楷书!若仅仅横平竖直,我们又俗称“方块体”。楷书具体又分三类:魏楷、晋朝楷书、唐楷;我们大众练的最多的,当属唐楷;而我们所谓的“连笔字”,若是其结构、章法符合书法审美,就是行书。行书又分为行楷和行草,但市场上的硬笔字帖,又分为:硬笔行楷、硬笔行书、硬笔行草;若谈区别,不得不把草书拉来一起谈了!楷书辨识度更高,美观大方,但书写速度较慢;而草书,书写很快,但却难以辨识。于是,作为折衷平衡的书体,兼顾书法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行书,就成为大众欢迎的书体,正所谓:不真不草,是曰行书。历史上,行书的审美,沿袭二王,追求飘逸、妍美风格。硬笔行书,名家很多,如: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吴玉生、沈鸿根等等。我硬笔行书的认识:1、符合传统书法结体,但表现的是硬笔的特性,若过度去追求软笔的效果,就书写过程看,已近乎是美术字式的描字了,包括行书在内。放弃自身特性,不会是任何美的实质,正如:男性不宜婀娜,女性不宜粗犷。2.行书的特点,是在自然书写状态下,写出结体自然、牵丝自然的字,表达的是自然的美。古代软笔行书如此,现代硬笔行书同样如此;书写工具不同,会导致的风格不同。

你觉得行楷和行书的区别是什么? 行楷和行书,在笔画、结构和章法上都有一些区别。在平常的学习当中,若是能够注意到这些不同,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快地掌握这两种书体的要领。第一,笔画上的异同。行楷的笔画还是比较规整,没有太多的连续笔画,比较多的是笔画间的意连,再进一步就是牵丝,即“藕断丝连”,但是连续性的笔画不会太多。行书的笔画笔画就比较多了,同样是横画,有俯有仰、有直有曲,形态各异。行楷和行书的笔画有很强的联系性,但总体而言,行书的笔画相对行楷而言,变化更多,也更随性。第二,结构上的不同。行楷的结构总体还是偏楷书的结构,所以很多楷书的结构规律,在行楷的结体上,常常还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这也是行楷整体的结构比较规整的一个原因。而行书的结构就更加多变了。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家赋予了它各种形态,有的取横势,有的取纵势,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收缩,有的外张,有的正,有的倚,姿态万千。第三,章法上的区别。行楷的章法可以借鉴楷书,字距和行距在一幅作品当中是比较统一的。而行书的章法则很多变。有的刻意追求行距的变化,如果是从上往下写,字距常常会有意追求宽窄不同,行与行之间,左右会有意控制不同的距离。总之,行楷和行书既有不同,又。

楷书和行书到底哪个书法出现的早。为什么有人说行书出现最晚? 书体演变历程是:甲骨文(商朝)――金文(西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初)――隶书(秦)――草书(汉初)――楷书(汉末)――行书(东汉末年)。楷书萌芽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繁荣于隋、唐、五代。而行书之称最早出于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张怀瓘在《书断》有言:“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张怀瓘认为,行书由楷书转化而来,是楷书的变体。因此,楷书早于行书是不争的事实。值得一提的是,行书没有规范固定的写法,清人刘熙载在《书概》中曾言:“从有此体(行书)以来,未有专论其法者。习学行书,只可以“无法”求“有法”,从多变个性中去把握其一般规律,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多,也是书学者云集之所在。大才子苏东坡就曾指出,“自古以来工书者大多善行书”。抱庸妄谈。

历史上有哪些写行书而出名的书法家?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天下第三行书:苏东坡寒食帖

怎么理解楷书要当行书写,而行书要当楷书写? 楷书忌写的呆板,所以要头尾呼应,顾盼生辉,行书忌写的不是原字,行字路线不对

连笔字和行书有什么区别? 所谓“连笔字”就是个俗称,是指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于牵丝较多的字的统称。而行书,又指有书法基础的“连笔字”了,所以,连笔字不一定是行书,也有可能是没有书法根基的江湖体;而行书,一定是连笔字了。关于行书的起源,以前练字时曾抄写过,原贴是田英章硬笔行书繁体字,我抄成简体字了,如下:行书,具体又分为行楷和行草。通俗讲,前者相对工整点,后者更为草一点。并无十分严格的界限。我喜欢练硬笔行楷,因为在我看来,硬笔书法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通俗艺术,行楷是书法性与实用性的最好结合,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不是我的追求。

#楷书#草书#文化#连笔字#行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