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微量元素蛛网图tb丰度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2020-09-30知识4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义县期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分布状况概述如下。1.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1)相容元素:由前列表3-5-2可见,义县期火山岩中相容元素(Cr、Ni、Co、V、Sc),从初始期—主期—晚期—末期其含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初始喷发期的钾质粗面玄武岩、橄榄玄武粗安岩中,Cr为390.3~154.3 μg/g、Ni为208.5~102.0 μg/g、Co为44.1~31.7 μg/g、Sc为22.1~17.4 μg/g等元素含量介于上地幔与地壳之间,而V为209.4~138.7 μg/g较高。与中国玄武岩类对比,其Cr、Ni较高,而Co、V和Sc偏低。四合屯地区义县旋回初始喷发期的钾质粗面玄武岩和橄榄玄武粗安岩类Cr、Ni明显偏高,而Co、V和Sc偏低。其中,部分样品的Cr、Ni含量分别达到1003.7~466.4 μg/g和303.9~234.7 μg/g,远大于洋壳值,说明其来源可能深达地幔。主喷发期的安粗岩和粗面英安岩类,上述相容元素含量与初始期岩石比较均相应降低,有的如V、Sc降低尚较明显;如与中国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对比,则Cr、Co相近,Ni略高,V、Sc明显偏低。晚喷发期的安粗岩和粗面英安岩等与主期岩石对比,Cr、Ni、Co、V和Sc均明显偏低。其中,Cr、Ni低几十倍,Co、V低1~2倍,Sc略低。末期的流纹岩及粗面英安岩类的Cr、Ni含量略有增高,但Co、V和Sc。

微量元素蛛网图tb丰度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铀与其他微量元素伴生的现象在铀矿床中很常见,在中亚及美国等地,砂岩型铀矿床中伴生有Se、Re、Mo、V、Sc及稀土元素等(Dahlkamp,1993;狄永强等,1994;谈成龙,2004;朱西养等,2004;潘爱芳等,2004)。如在我国十红滩和伊犁矿床中,铀与Mo和Re伴生的现象很明显,在东胜矿床U与Mo伴生的现象也很明显。通过对研究区阿泽里克地区IR矿、G矿和T矿含矿目的层阿萨乌阿组、戴加玛组和伊腊泽尔组砂体取样,利用ICP-MS对样品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433616234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表7-3列出了27个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微量元素测定的结果表明:矿化样品中U、Cu、Mo、As、Ba、Cd元素的富集程度分别为227.83516、73.44513、79.04077、21.11308、9.87754、6.97802,说明Mo的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Cu、V,有局部富集的现象。把样品中各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大陆地壳克拉克值相比,作出微量元素含量蛛网图(图7-8),结果表明,尼日尔地区是一个铀矿富集的地区,铀含量本底值很高。无论是围岩还是矿化层,U、Cu、Mo、As、Ba、Cd元素均富集,其他元素与大陆地壳克拉克值相比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砂岩中微量元素在本区相对其陆壳丰度值来说,几乎没有。

微量元素蛛网图tb丰度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东昆仑东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蛛网图tb丰度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中生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