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60后”迈入老年阶段 注重生活品质强调实现自我

2020-09-28新闻15

“60后”迈入老年阶段 注重生活品质强调实现自我

【现实挑战】 “60后”即将加入老年群体大军,自主意识、消费意识更强,也更加看重生活质量

【应对策略】 政府和社会加强居家照料、巡视探访、上门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推进老龄科技创新等

“十四五”时期,也就是2021年到2025年,北京将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社会,“60后”一代成为老年人口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格局也将随之发生明显变化,更加看重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生存型、基本保障型需求。

在近日举行的“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黄石松书面发布《“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报告》,并进行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建议报告》汇报。

北京老龄事业发展

还需探索创新

养老服务收费遵循政府指导价还是执行市场价?政府给养老机构的补贴有没有用到实处?北京市作为超大型城市,老龄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对人口深度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复杂性、艰巨性、持久性的认识有待深化,社会动员、社会准备和社会共识都不足。如何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既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仍需不断探索创新。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区,养老机构的服务价格较难匹配低收入老人家庭,而住进北京郊区或者周边河北地区的养老机构,又让一些老人从观念上觉得离家太远、接受不了,同时也担心配套的医疗服务是否有保障——这些现实问题在《分析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报告指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充分、不平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养老产业和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平衡,面临新旧体制转换、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不足,跨区域、跨部际之间还没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老龄工作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60后”一代迅速崛起

养老服务需求将增大

老人甘愿为儿女掏空一辈子的积蓄,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中国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也成了不少养老服务机构难以维系的原因之一。对于一些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非刚需”服务,例如日间照料、助浴服务、营养配餐等,老年人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

不过,这个情况到了下一个五年可能会发生改变。因为“60后”即将加入老年群体大军,而他们的自主意识、消费意识更强,也更加看重生活质量。例如,当下市场备受关注的智能养老产品将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受众。

《建议报告》认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增速明显超过“十三五”,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明显提升, 常住老年人口的规模与户籍老年人口将趋向一致,市外流入人口返乡养老现象更普遍地发生,老年人随子女迁移来京的情形减少,京籍老年人异地养老将更加普遍,外来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入和代际关系将得到改善。从年龄结构看,2020年开始,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阶段,“60后”一代将迅速崛起成为老年人口重要组成部分。

因不同老年群体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显著有别,这决定了老年人口需求格局也将随之发生明显变化。《建议报告》指出,以“60后”为主体的老年人的整体经济实力、教育水平、健康状况提升,自主意识更高,消费意识也更强,更加看重生活质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生存型、基本保障型需求。一方面这些老年人经历了低生育时期,子女数量明显减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将明显增加,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条件下,老年人对居家照料、巡视探访、上门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大。

注重社会参与和实现自我价值

文娱、教育活动需求更旺盛

此外,以“60后”为主体的老年人更加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和教育活动,需要信息化社会适应的引导,需要社会参与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需求,对健康安全服务的需求,适老宜居环境需求将更加凸显。

与此同时,不同老年群体美好生活需要存在显著异质性。报告建议,应密切关注城乡老年群体、残健老年群体、不同性别老年群体等之间的差别,基于老年群体更替现象来进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构建。

《建议报告》还提出了14条具体建议,包括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围绕增强首都服务功能,发展特色老龄产业;推进老龄科技创新;深化京津冀老龄事业协同发展,探索大城市群应对人口老龄化新路等内容。

文/本报记者 陈斯

#养老#老龄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