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于一念之间。 境由心造一念成佛

2020-09-27知识23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出自哪里 出自仓央嘉措的诗集《问佛2113》。意思是,人们眼5261中景物的好坏4102,1653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是由 相由心生演变过来的。原文: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扩展资料:仓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于一念之间。 境由心造一念成佛

为什么说“万物唯心造”? 万法唯识,三界唯心。可以说这是佛法里面最为有名的句子。我们现在用分别心来了解,这也有功德。但是真正悟到了唯心的道理,这是一个入道的标志。《宗镜录》云:若不悟唯心之旨,如千人排门,无一得出。若悟唯心之旨,则千门自辟,道不用求而顿现。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一个大剧院,里面起大火,千余人大家争向相外面逃命,但是大家挤在门口,一个都跑不出去。这比喻大家都想学佛修行,但是没有悟到唯心的道理,这个状态就像如此。我们在现实中会看到,不学佛还好,学了佛烦恼反而更加大了。反过来,如果悟道这个唯心的道理,佛所说到84,000法门,一切法门都向你敞开大门,一看都是修行的妙法。学佛法是能够开智慧的,修行佛法是需要智慧的,有了智慧就能善巧修行。佛虽然说了84,000法门,但是我们能够悟到唯心智慧就能大总持一切法。我们现在看到西方的文化,所用的是意识心,在佛法看来这是虚妄的。科学虽然能够观察客观世界是幻化的,西方的文化不能观察,我们的思维亦是幻化的。所以,唯心不是指唯妄心,是指唯真心。我们凡夫用唯妄心思维,我们看到西方的哲学、科学就是这样,他们强调客观唯物主义,但是他们随着思维的进程,唉,发现又到了唯心主义的阶段,所以我们看到。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于一念之间。 境由心造一念成佛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于一念之间。 魔和佛,很多人认为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其实敝人认为,魔和佛都是思想到达觉悟顶峰之表现。无所知又无所不知,无所在又无所不在。都是集大成者。佛的最终目的,是通过。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只在于一念之间。 境由心造一念成佛

祈求夫妻和睦拜什么佛“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求”,人活着关键是要明白道理,明白了道理人就会有定力和主见。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是什么意思 相由心生意指相2113由心生是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5261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观4102感1653,由他的内心决定。此处“相”指的是物相,世间万物的表现形式。不同心境不同精神状态的对同一件事物的观感是不同的。正所谓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颜色的。当你心情愉悦时,世界就是明亮的,当你失意悲伤时,世界就是灰暗的境由心造。境由心造,意指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扩展资料:境由心造出处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相由心生出处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高人。高人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高人,高人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相随心转。裴度年轻未达时算命先生说他有牢狱之灾,一段时间之后那位算命先生又见到了他,可却惊奇地发现他的灾祸已经破解了,于是他问裴度是怎样化解的。裴度说他没做过什么,只是归还了主人一条自己偶然拾到的玉带而已。。

#裴度#佛教#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