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控制区序列 常青的人物经历

2020-09-27知识19

有谁能给我描述一下鱼类线粒体DNA的结构? 鳜类为低等鲈形目鱼类,是东亚特有类群。然而,关于其系统位置、分类以及一些物种的有效性等尚有争议。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鳜、大眼鳜、斑鳜、暗鳜、波纹鳜、长体鳜、中国少鳞鳜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序列。对比其他已报道鱼类控制区的结构识别序列,对鳜类鱼类控制区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并找到了DNA复制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和中央保守区的保守序列CSB-F、CSB-E、CSB-D以及保守序列区的保守序列CSB1、CSB2、CSB3。几种鳜鱼间共有191个变异位点,其中,终止序列区的变异最高,占总变异的61.3%,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占总变异的38.7%。这一结果可为全面了解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结构特征提供资料。同时,利用高度变异的控制区序列,以鲈科和错科作为外群,使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这几种鳜鱼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鳜类为一单系类群,鳜、大眼鳜、斑鳜、暗鳜、波纹鳜、长体鳜构成一支鳜鱼群,其中,鳜与大眼鳜为姐妹种;中国少鳞鳜为另一支少鳞鳜群;长体鳜未单独成一支,而是聚入鳜鱼群内,应更名为Siniperca roulei。研究结果支持将现生鳜类分为两个类群的观点

控制区序列 常青的人物经历

常青的人物经历 曾任学校研究生部副主任、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动物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20多篇。主要研究:(1)鹭科鸟类的分子系统学及遗传多样性保护研究。该研究利用线粒体DNA变异,对旧大陆鹭科鸟类的分子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目前正在利用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中下游鹭科鸟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湿地环境变迁对鸟类遗传多样性的影响。(2)中国野猪的分子地理系统学。该研究主要通过对野猪线粒体DNA和核DNA微卫星的变异分析,研究中国野猪的系统地理发生及亚种的分化,探讨第四纪冰期对陆生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3)机场鸟击防范研究。该研究主要从生态学角度,研究机场鸟击防范对策,指导空军和民航机场的防鸟撞工作。承担课题(2001以来):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基础研究项目,空军鸟机撞击残留物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2001-2004.2.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下游地区夜鹭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动态研究,2006-2008.3.江苏省环保厅项目,江苏省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2005-2006.主要论文(2001以来):1.长江下游地区夜鹭种群微卫星变异及。

控制区序列 常青的人物经历

猪由什么进化来的? 欧亚野猪,家猪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所驯养的家畜之一。在新石器时期,原始人开始尝试驯化野猪。他们试着把逮到的野猪幼崽养起来,而且很快发现养猪有很多优点:首先,野猪是杂食动物,不挑食,能吃植物根茎、果子、树叶,也能吃昆虫、小鸟等肉食,饲养起来很省事。而且,饲养猪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它们长得很快,生长迅速,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稳定的肉食。因此,人类开始普遍地驯化和饲养猪。扩展资料:欧亚野猪的物种学史:欧亚野猪曾广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地区,西至西班牙与摩洛哥,东至日本,北至北欧地区与西伯利亚,南至印度尼西亚、印度与苏丹。栖息环境跨越温带与热带,从半干旱气候至热带雨林、温带林地、草原等都有其踪迹,也经常闯入农地觅食,但就是没有在极干旱,海拔极高,与极寒冷的地区出没。除了青藏高原与戈壁沙漠外,它们广布在中国境内。自13世纪以来,欧亚野猪的活动领域因人类猎捕而大量减少。它们可能是于13世纪时消失于英国;英格兰北部于1610年确定已经毫无欧亚野猪存活,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试图重新引进欧亚野猪到一些国家公园,但因偷猎而告失败。自1700年后,英国就不再有欧亚野猪出没。丹麦最后的。

控制区序列 常青的人物经历

详细解释一下D-loop,最好包括定义、在线粒体上的位置、功能意义等。 线粒体DNA控制区(又称D一环区,displacement loop region)是线粒体DNA中的一段 非编码区,位于tRNAPro和tRNAPhe基因之间,结构较为复杂,分为3个区段:终止序列区、中央。

从分子生物学推测人类起源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人类化石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被发现以来,古人类学由最初的对人类起源知之甚少发展到现在具有相当系统清晰的认识,其间经历了将近150年的时间。近20年时间里,现代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古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分析测试手段,使古人类学对人类进化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比较解剖学和形态测量学的单一模式,赋予了古人类学这个传统学科全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的结合型边缘新学科—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也应运而生了。通过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子人类学在推断人类起源和进化历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1 分子人类学研究方法及原理分子人类学这一概念最早于1962年由Sarich和Wilson用不同结构的生物分子研究人类进化时提出[1],指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不同人群中同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序列分异度比对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等人类学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概念诞生之初,其含义更侧重。

基因病毒是什么病? 没有基因病毒,只有基因病,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与常人有不同的表现型,有的表现型,对身体有害,称为基因病

科学生物题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人类化石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被发现以来,古人类学由最初的对人类起源知之甚少发展到现在具有相当系统清晰的认识,其间经历了将近150年的时间。近20年时间里,现代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古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分析测试手段,使古人类学对人类进化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比较解剖学和形态测量学的单一模式,赋予了古人类学这个传统学科全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古人类学的结合型边缘新学科—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也应运而生了。通过对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分子人类学在推断人类起源和进化历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1 分子人类学研究方法及原理分子人类学这一概念最早于1962年由Sarich和Wilson用不同结构的生物分子研究人类进化时提出[1],指的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不同人群中同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序列分异度比对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等人类学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概念诞生之初,其含义更侧重于基于分子。

#基因结构#非洲野猪#分子人类学#科普#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