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脊梁了? 经过几十年的改造,中国的资识分子已经脱胎换骨了,他们已经彻底认清了桀骜不驯、愤世嫉俗的所谓清流傲骨是错误的,是自以为是的,因为他们的观点与智慧与我们伟大的党根本无法比拟。他们经过努力改造,已经彻底地溶入到工、农、兵和人民群众中间,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必须放弃陈旧的思想及个人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出一分力,歌颂我们今天的伟大与英明领导。今天的知识分子已经告别了过去,他们是我们伟大事业的脊梁的一部分。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鲁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中国人”作了阶级分析,热情赞扬了作为“中国的脊梁”的“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在帝国主义面前,“可怜的民族,奴隶的民族,上上下下都是奴隶。在某种意义上,整个旧中国就是一个奴隶王国,在这个铁一般黑暗的国度里,帝国主义的奴役与中国古老的封建传统相结合,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在一部分人当中,甚至丧失殆尽。鲁迅对此痛心疾首,与这种奴隶的“劣根性”进行了坚忍不拔的斗争,但这并不意味着鲁迅认为四万万同胞都已经消极、沉沦乃至堕落,他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另外一面,即中国现实和历史上的“脊梁”。所以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的脊梁有谁 要古代和当代的 在下认为堪称民族脊梁者,除了要有非凡的才华,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与对民族深深的责任感。古代的,司马迁是我很推崇的一位,他能在受了宫刑这种奇耻大辱之刑罚后,坚持自己的理想,完成让后世代代传颂的史记大作。这不正是体现了那种百折不挠、忍辱负重的民族精神吗?当代的,鲁迅当堪称民族之脊梁,当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刻,先生用那犀利的笔杆,一次次的惊醒国人,是该清醒奋发甩掉身上那数千年的禁锢与麻木的时候了。这不正是体现了那种对民族深深的责任感吗?综上,此二人堪称中国古代与当代的民族脊梁之典范。
鲁迅的《这个和那个》中,“中国的脊梁”是指哪两类人?
中国的脊梁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加以说明 “中国的脊梁”是鲁迅在《2113中国人失5261掉自信力了吗》里提出的。这句话是4102说“我们从古以1653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里指的是中华名族优秀的民族精神,以这些人为代表的优秀中国人创造了中国的灿烂文明,撑起了中国人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如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墨子为救宋国,只身前往楚国游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了弘扬新思想,不惜牺牲自己。孙中山为解放中国,毕其一生之力努力奋斗。这些都可称为“中国的脊梁”。
鲁迅关于中国脊梁的名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
鲁迅说过一段话,其中有\ “中国的脊梁”是2113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5261会财富和4102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1653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也是不怕流血牺牲,起而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或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是用比喻形象地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高度评价。作品原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