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是欧美国家的10倍,年新发病人占全球将近一半,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已跃居第二。据统计,2015年我国新发胃癌患者高达40.3万。并且,胃癌的死亡率仅排在肺癌和肝癌之后,居于第三位,每年有29.1万患者死于胃癌。
专家指出,睡眠不规律、嗜爱宵夜、抽烟喝酒、重口味饮食、爱吃烟熏或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都可能是胃癌的诱发因素,而这些多项危险因素的叠加,更会大大增加患上胃癌的概率。还要特别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问题,一旦感染一定要做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专家强调,预防胃癌定期筛查很重要,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胃癌高危人群更要提高早期筛查意识,半年就要复查一次。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
目前,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中晚期胃癌死亡率很高,如果出现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5%至10%。大家要提高防癌意识,主动定期检查,才能早期发现胃癌,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大部分早期胃癌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大多数是在体检做胃镜检查时发现的。”专家表示,患者出现症状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可能就属于中期甚至是晚期了。
专家指出,我国目前胃癌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且多年得不到缓解,特别是很多人对早期胃癌筛查意识非常薄弱。他介绍,韩国、日本虽然都是胃癌高发国家,但死亡率较低,究其原因,胃癌早期筛查是日本、韩国胃癌死亡率下降的关键。他表示,这可能与日本、韩国都有强制性的全民筛查有关,由于胃癌发现早,所以诊治效果好。
据统计,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治率低于20%,远低于日本(80%)和韩国(70%),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进展期胃癌或晚期胃癌,错失了最佳诊治时机。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的胃癌筛查项目,只在某些省市或城市里有这种项目。
目前胃癌最核心的检查办法是胃镜,其他的检查办法,比如查血、查大便等辅助指标,不能替代胃镜检查。因此想加强预防、降低胃癌发生概率,就要提高胃癌的早筛意识。
科学认识胃癌以及所患胃癌类型是获取最佳治疗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至关重要的“时间”概念,防治胃癌要有“更早”的行动意识,即“更早发现、更早诊断、更早治疗”。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
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男女比例大概为2∶1,60岁~65岁是胃癌发病的高峰年龄。
根据医学界长期临床观察,胃癌的致病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饮食因素,即长期食用霉变粮食、霉制食品、咸菜、烟熏及腌制鱼肉、过多摄入食盐等,都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
2.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分泌的毒素可使胃黏膜病变;
3.遗传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胃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
4.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腺瘤型胃息肉、残胃炎等等。
专家提醒,胃癌高危人群主动去做检查很有必要。
哪些是高危人群?年龄超过45岁以上人群;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有胃部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有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人。
什么是癌前病变?
专家介绍,癌前病变本身并不是癌,但若放任不管,某一天它可能会发展成胃癌。
息肉、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等,都属于癌前病变。再一个就是家族遗传,就是说家里有胃癌家族史,这些人就需要主动做胃癌筛查。
睡眠不规律、嗜爱宵夜、抽烟喝酒、重口味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引起胃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甚至导致体重下降,当胃部出现这些异常反应时,一定要尽早就医,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专家介绍,饮食不规律是胃癌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这还不是导致肿瘤的根本原因。但几项危险因素叠加在一起,胃癌的发生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比如说亚硝酸盐可能与胃癌相关,咱们中国人爱吃的咸菜、腌菜里亚硝酸盐含量就很高,这是一个影响因素。高盐饮食、烈性白酒也都是影响因素。
专家建议,癌症预防要分几个层面:
第一是生活方式、饮食方面的预防,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是不得肿瘤的基础。比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能会降低胃癌的发生。而很多中国男性爱喝烈性白酒就是个不好的习惯,烈性白酒是炎症烧伤的重要因素,喝下去之后对胃黏膜和食管黏膜会造成烧伤,然后机体自行修复损伤,反复的损伤修复,就会形成慢性炎症。
关于胃癌的治疗,现在通常的做法是,一般早期胃癌患者,比如黏膜内癌,不超过两厘米的,可以做内镜治疗;中期胃癌主要治疗是通过手术;晚期一般就不做手术了,去做全身治疗,也就是化疗或化疗+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积极全力贯彻并执行国家的‘三早’政策,提升胃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识,是降低胃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手段。”专家强调,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局部切除病灶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早期胃癌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