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胡服骑射是指什么? 胡服百度

2020-09-27知识8

胡服的汉魏时期 最早进入中国胡服进入中国是在东汉灵帝时,汉灵帝刘宏是个崇胡迷,他出于个人的喜好,置传统礼制于不顾,一味追求效仿胡俗,不仅穿着胡服,而且全盘采用胡人的一切生活方式。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他的这一举动,也为其他贵族所效仿,以至引起整个京都胡俗盛行。《后汉书·五行志》中即记有这方面的情况: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由于灵帝沉溺于胡俗,不亲朝政,国家大权旁落于宦官之手,致使党锢之祸复起,阶级矛盾激化,最后引起黄巾起义的爆发。魏晋南北朝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曲折的一段时期,由于长期不断的战争,加上饥荒、天灾和瘟疫,迫使大批北方人民向南方迁移,通过这次大迁徙,许多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带来胡服。在南北朝时,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基本上按照本族习俗制定服制,后来受汉文化影响,逐渐羡慕起汉族传统的典章制度,废除了胡俗代以汉服为礼服。代表人物北魏孝文帝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这位皇帝五岁时登上帝位,国家政事长期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冯氏执掌,冯氏出身汉族,她的生活习俗对小皇帝带来很大影响。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氏死后,孝文帝开始亲理朝政,首先将首都从北方平城迁至中原洛阳,随即开始了。

胡服骑射是指什么? 胡服百度

胡服骑射是什么典故? 不管是哪里的经验,只要对自己有益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6306564,就应该学习。失败换来的教训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北部的中山国。但打到中山国的南境重镇房子(今河北高邑县东)时,就遭到中山国的顽强抵抗,难以深入了。赵国庞大的车兵部队被中山国车兵和锐卒打得节节败退。赵国的前沿重镇—鄙邑也失于中山国之手。在赵国对中山国发起进攻时,燕国为报宿怨也乘机起兵,从中山国北部与燕境相接的那块缺口打了进去,一直攻到中人(今河北唐县)。但也被中山军打退。房子之役后,赵武灵王带领随从北上伐郡,最北到达了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南),接着又西折至黄河,登上黄华山巅,纵览北方形势。赵武灵王从分析首战利弊中,认识到中山国不能轻取,要实现攻取中山国的夙愿,还得将赵军建设得比现在更加强大,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实行军事制度的改革。他的视线紧紧地追踪着山下一股股剽悍的北方部族的游骑,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假如打破传统的车战编制,将几十万赵军训练得像眼底的游牧骑兵这样,打起仗来如风驰电掣般地奔袭敌人,那近取中山,远开胡地,不就易如反掌了么!但要学胡骑,必得胡服。华夏士兵袍长袖大。

胡服骑射是指什么? 胡服百度

求 胡服骑射 的译文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原文: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至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日:“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悦。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日:“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已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日:“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日:“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高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译文:赵武灵王北巡中山国的边界。到房子(今河北省临城),到代(今山西北部雁门关-带),北面到。

胡服骑射是指什么? 胡服百度

胡服骑射是指什么? 公元前326年的时候,一位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国王登上了赵国国君的宝座,那一年他只有十五岁。他就是赵武灵王,这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赵武灵王继位之初,他所面临的形势十分凶险,国家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诸侯国或少数民族部落包围着,当时的人们就用“四战之国”来形容赵国的地缘政治,可见那时赵国形势的险恶程度。特别是那些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常常骑着快马,穿着紧身衣服,手执轻便的劲弓,能够驰骋自如,像旋风一般地侵入赵国,忽东忽西,烧杀抢掠,赵国军队却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敌人就迅速地撤退了。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很久,也严重地破坏了赵国边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为了能够取得长久的安定,赵国不得不与周边游牧民族进行频繁的战争。在交战的过程中,赵武灵王发现了中原国家与游牧民族作战方式的不同。中原各国的传统的车战方式和穿着宽袍大袖、裳下裙军服的将士们在平原作战时还比较得心应手,一旦与敌人在山地和丘陵等地形发生冲突,则处处掣肘,十分不便。同时,中原各国的作战方式还保持着步兵与战车兵协同作战的传统阵法,即便有骑兵助阵,也大都与其他兵种混杂在一起,很不利于。

胡服骑射是什么意思? 胡服骑射[hú2113 fú qí shè5261]释义[hú fú qí shè]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4102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1653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详细释义【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出自】:《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胡服骑射是什么意思? 汉语文字】胡服骑射【汉语拼音】hú fú qí shè【词语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方的各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固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字词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民族之服,所以被俗称“胡服”。其实还是有中原服制右衽交领的特征的。【成语性质】中性词【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

#战国时期#春秋战国#历史#赵国#刘少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