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国火山地貌分布特点 我国属于火山岩溶地貌的有哪些

2020-07-19知识12

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在哪?以及该地貌的特征?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区域是哪里 我国熔岩地貌典型分布 全世界约有2000座死火山,500多座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试述中国主要地貌特征及主要区域地貌类型?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火星上火山地貌十分发育,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陆地火山地貌和海底火山地貌。主要类型有:火山锥、火山口、火山熔岩高原、平顶火山锥、火山颈、深海熔岩流、熔岩饼等。(一)陆地火山地貌1.火山锥火星上的火山锥,以奥林匹斯火山锥和三斑火山锥发育最为典型,规模大,特征明显,是近代火山喷发最强烈的地区。围绕火山锥有大量熔岩流发育和火山灰分布。奥林匹斯火山锥(3-16),高出周边平原区约24km,基座宽达200km,锥顶有一个复杂巨大的火山口,直径足有65km,火山口壁陡峻,舌形熔岩流远流到其两侧的亚马逊盆地和北面的豪吉里盆地,流程长达500~1000km。图3-16 奥林匹斯火山口著名的三斑火山锥,呈盾形,可分北斑、中斑和南斑,呈NE-SW方向排列于一条断层线上,各相距约600km。三座火山规模相似,每座火山直径约400km,高约17km。山顶均有一个破火山口,分别命名为阿斯古勒湖、孔雀湖和魔结湖(图1-1)。火星上最晚形成的火山锥分布于希腊盆地之东北(图1-3),规模较小,以喷发大量火山灰为特征(图3-11)。2.火山口火星上火山口地貌多为塌陷所成,其中以奥林匹斯(图3-16)、三斑火山口发育最典型(3-17)。古老的火山口也十分常见,不过。请问以下几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份?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火山地貌的我国的火山地貌 我国火山活动可分为两个带:东部活动带的火山有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大同火山群、大屯火山群、广东雷琼及安徽、江苏等地区的火山;西部活动带的火山包括腾冲火山群、新疆等地区的火山。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黑龙江省德都县,在约 6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分布有14座火山。这群火山是至今仍在活动的火山,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在1719年至1721年曾喷发大量熔岩,现在仍可看到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地貌,比如有绳状、枕状和球状等形态。这群火山大多呈现出截顶圆锥形,少数为复合截顶圆锥形。火山锥的海拔为 355-597米。比高(相对高度,即超出当地河沟标高的高度)为 60-147米,火山口直径约240-500米,火山口的边部大多有缺口,火山的规模一般较小。其中药泉山火山周围,至今仍涌出多处含硫、氡等物质的泉水。这种泉水能有效地治疗肠胃病、皮肤病、脱发等多种疾病,当地人称为“药泉”。1719年至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在老黑山火山和火烧山火山喷发期间,喷溢出的熔岩流,将流经火山附近的白河,截为五段,形成了五个熔岩偃塞湖。这五个湖大小、深浅不同,但断续相连,故被称为“五大连池”。并成为中国东北部著名的火山群,与中国西南部著名的腾冲火山群遥相呼应。。中国有哪些地貌特征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废柴01号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一)地貌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为弟二级地形阶梯。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我国属于火山岩溶地貌的有哪些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溶岩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喀斯特地形地貌除了桂林和云南,九寨沟这些举世闻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虽然出露地表的石灰岩仅占本区总面积的4.06%(27900㎞2),但仍然发育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地貌。在苏北、皖北地区发育着相对高度100-150米左右,顶部浑圆的喀斯特丘陵;江西萍乡-宜春一带出现了具。中国的火山分布在哪些地方? 1、东北地区 是中国新生代火山最多的地区,共有34个火山群,计640余座火山,并有大面积的熔岩被。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及松辽分水岭3地区,具有活动范围广、强度高、喷发期数多、分布密度大等特点。有中国最大熔岩堰塞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锥等。2、海南岛北部 此处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与该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据统计玄武岩流面积达7 500平方千米,火山锥近70个。3、腾冲火山群 位于滇西横断山系南段的高黎贡山西侧,火山及熔岩流以腾冲县城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长条形,面积87×33平方千米,计有火山锥70余座,其中火山口完整的22座,遭破坏的10座,其余为无火山口火山。该区以极丰富的地热资源著称于世,当前火山仍处于微弱活动过程。4、高原北部 分布较广的多期火山活动遗迹。可划分为6个火山群。该区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穷宗火山群,最高达5 398米,是中国最高的火山。5、台湾岛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内,北部大屯火山群为早更新世一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并有澎湖列岛等火山岛。这些火山形成了台湾岛北部独特的火山海岸。6、太行山 东麓有名的井陉雪花山玄武岩、汤阴黑山头玄武岩等以及河北平原内部黄骅附近的。

#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喀斯特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