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网络时代哲学还有必要存在吗
互联网思维是哲学问题吗? 互联网思维比较系统的提出应该是小米家的雷军。理论的核心口诀大约是:专注、极致、快、口碑。我个人觉得互联网思维还不到哲学高度,只是一种方法论,是描述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提出思考、计划、执行互联网相关项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这套方法论其实也适合操作现在各种和互联网有关联的领域里的各种工作、项目,从而成为较为普世的理论。欢迎关注我,互相交流。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思考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本文从马克思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433623164主义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哲学的维度阐释这种内在变化,从根本上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关键词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哲学思考作者简介:文列,中共西安市委党校。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29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论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变化,体现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深刻认识这一转变是我们把握社会生产发展规律、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解决后发型发展中国家问题基本前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对这一转变作初步的分析。一、认识论: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深化(一)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因为作为社会的人,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物质为基础,。
互联网时代会不会让普通人正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一个好问题,好像一个哲学命题一样。我觉得“会”。不是正在丧失,而是加剧了普通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不同的人群对此解释不同。比如:行业从业人员,他们获得了知识,财富,在技术变革的浪潮里尽情“奔涌”;普通使用者,他们获得了方便,线上消费,娱乐等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我能理解提问者泛指的是“普通用户”,会不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变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剖析问题,什么是独立思考?以下为网络中认同度较高的概括,什么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逐阶段表现的能力:1.质疑的抄能力。2.独立客观判断的能力3.求真的能力。质疑是某事被提出时,能够习惯的产生质疑的过程。有了质疑后就会寻找答案,并能够对其独立做出客观判断。最后,如果当前答案不符合预期,或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你能够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且第二,第三可能需要不断迭代式的改进。假设,抛开互联网,或者回到古代。由于通信设备差,信息需要口口相传,一个普通人接受到了村长的信息,比如:“南山上有老虎”,由于信息的单一性,村长又权威,普通人就相信了,不再去南山采摘野菜。而此时信息存在两种可能,真与假,“真”,。
大众微博时代的哲学思考论文怎么写啊? 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摘要 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手段 不断增加的用户群昭示着微博的风生水起 影响日盛 本文从微博 碎片化:,、。“”特征入手 反思微博兴盛背后 其碎片化特征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关键词 微博 碎片化 影响: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 微博甫一问世 便以其传播,速度快 范围广 反馈快而赢得拥趸者无数 以新浪网为例、。自 年 月正式上线后 用户数以每周 的速度增长 当,2009 8 50%年用户就达到 万 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00 2000万 据国外市场调研公司 调研报告中预计 到 年 仅新,SIG 2012浪微博用户数量就有望达到 亿 庞大的用户群昭示着微博。1.2的风生水起 影响日盛 媒介影响现存社会的主要形式 是、。“,①加速度和分裂 而在微博兴盛的背后 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碎片化的进一步加剧及对人们思维 阅读习惯的极大颠、覆。微博叙述文本的 碎片化“”所谓 碎片化 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碎片“”,。化是电脑与网络技术深度嵌入现代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之后 人类社会对科技文明的一次彻底反叛 数千年来 人们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感知世界 表达自我 并与外界交流 与此同,。时 工具也在改变着我们的。
:“追星”(沉迷网络)现象的哲学思考。论文3000字左右
谈谈你对大学生沉迷与网络的哲学思考 从基础存在论的角度是解释为日常生活状态的沉沦沉沦大致是这样的,此在(就是人的意思)从本己的存在滑向大众化的存在-常人常人是只知常人而不知自己最本真的心,海德格尔如此区分(虽然我以为不见得明朗),此在的生存状态解构:非本真性存在-本真性存在而海德格尔认为要回到自己本真的存在,需要自己“良心”的启示和暗示,“常人”不是自己,不是此在自身甚至不是“人”,常人是被大众化遮蔽的存在,均质化的符号,象征沉迷网络可看作真心的迷失。以上是从存在论角度解释从文化批判哲学看渐渐的,人们只会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而忘记现实中该怎样执笔书写;只会在虚拟空间上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而忘记怎样与身边的人交流沟通;只会在BBS上对着某场赛事品头论足,而忘记亲自锻炼去体验大汗淋漓的快乐;只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热情呼喊,而忘记对水池上方的“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看上一眼;只会在网上浏览世界各地风情的图片,而忘记亲自踏上那些神秘辽阔的土地…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类渐渐失去了交往能力,失去了行为动力,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甚至就如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连最本能的性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