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句话? 《道德经》第九章全文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群之,不可长保。金玉盈室,莫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译文:“累积到满溢,不如适可而止。磨得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为富贵而自傲,容易带来灾难。成功了就功成名退,这才符合自然之道”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而老子认为,要在人世间好好活着的大智慧,就藏在身边一草一木的枯荣中。例如“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生于天地宇宙之间,自然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规律,并将自己的行为对应,才能“利己”。所谓的“知易行难”就是因为,人性的缺陷,让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得到更多的,所以招致人祸。其实,无论庶民还是王侯,吃不过一日三餐,睡不过一枕一床。老子正是看到了太多的乱世的人心丑恶,人心贪念带来的种种灾难,才提醒世人,要效仿自然。要“低调”要谦虚。
如何理解老子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这句话? 这是《道德经》第九章基本的内容。第九章原文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哉!这一章的意思是:操持着想让它圆满,还不如停下来;锻造使它锋利,不可能长久保持;金玉财宝装满房屋,没有谁能守住它;富贵了骄横是给自己制造灾难,功业成就了就自己退下来,是天道啊!持,操持,把持。而,连词,在这里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着”。盈,圆满,形容词带了宾语“之”,为使动用法,使…圆满。之,不确指代词,指代要做的事情。其,语气副词,还。已,停止,揣,音chuí,同“锤”,用作动词,锻造打磨。锐,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锋利。之,不确指代词,指代要锻造打磨的器物。可,能。长,长久。保,保持。金、玉,泛指贵重的物品。满,充满,装满。堂,房屋。莫,没有人,没有谁。之,代指金玉。莫之能守,即“莫能守之”,否定短语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本章劝诫人们不要极力为之。“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都是为了某种目的的刻意而为;金玉满堂则是刻意而为的结果。“盈之”“锐之”“金玉满堂”都是使事物达到极致的做法。“持而盈之”—“之”为何物?是财富,是权力,是荣耀。。
《史记》白话文 我找到的是电子书版本,里面包括平淮书等12篇,下面的文章是里面的白话史记,但是它本身也叫白话史记,要您自己判断是不是您想要的版本了.白话史记孝文皇帝刘桓,汉高祖刘邦中子,薄氏女所生。高祖十一年春,攻破陈豨军队,平定代地,遂立刘桓为代王,设都在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即位十七年,时至吕后八年七月,吕太后驾崩。八月,诸吕帮派欲作乱,汉大臣齐心协力,诛杀吕氏,阴谋召立代王。丞相陈平、太尉周勃遣人迎接代王。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人,张武等计议后说: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熟读兵法,明习战策,多善阴谋诡计,此行并非其本意,是他们畏惧高帝、吕太后的积威。今诛杀诸吕,喋血京师,此时迎大王,既不可信,亦有污大王的名声,也说不定是寻找替罪的羔羊。愿大王称疾毋往,静观其变。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说:群臣议论的都不对。当初秦朝失政,诸侯豪杰并起,自以为能得到天下者何止万数,但能登上皇位者,仅刘氏也,世人已经不再妄想,这是其一。高祖封子弟为王,地形犬牙相错,相互制约,活学活用了姜太公的韬略,充分体现了稳如磐石的宗旨,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其二。汉朝兴替,废除秦朝的苛政,约法简令,施德布惠,人人自安,别人知道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