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二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援鄂)成功救治98岁的天文学泰斗韩天芑(左)。图为韩天芑夫妇感谢医疗队的精心照顾。浙大二院供图
从2月14日开始,浙大二院医疗队的171人,接受了浙江省援鄂医疗队里危重病人最集中的一次援助任务。他们跨越700公里,用46个不眠的日夜,谱写了一首不朽的战歌。
抵达武汉后,浙大二院重症救治医疗队,面对的是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三楼一个被腾空的普通骨科病房。要把普通病房改造成标准隔离重症监护室,时间紧,任务重!不到24个小时,这个简单的病房被迅速改造成了拥有40张床位,专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重症监护室。
2月15日晚,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临时ICU正式开科。
很快,26位患者被相继转送过来。
开科次日,医疗队就定下两条原则:应收尽收,尽早干预。ICU很快就处于满负荷的运转状态。
2月17日下午,两名危重症患者的氧饱和度呈进行性下降,经高流量吸氧、无创通气等治疗,情况仍未改善。医疗队当即决定,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时,患者气道开放,操作者距患者头部仅20厘米,被感染的风险很大。这时,54岁的“老重症”主任李立斌主动请战,在医护团队的配合下,以娴熟的动作完成了整套流程。之后,两名患者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为延续生命赢得了机会。
心血管内科护士、医疗队第六护理组组员房洁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她里面的衣服已经完全打湿。因为穿着防护服,打针、抽血甚至说话,都是巨大的体能消耗。
脑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第五医疗组组长李珉,带领本组的医疗队员进入了ICU的隔离病房工作。因为身穿防护装备,他们每天有8个小时不能进食,也不能上洗手间,纸尿裤终于派上了用场。
此时,一场连接武汉与杭州的远程多学科会诊正在开启。
98岁的浙江籍天文学泰斗韩天芑和87岁的夫人吴静琳,因病情加重,从普通病房转入ICU。韩天芑老人,是浙江省援鄂医疗队救治的年龄最大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刚来时,两人均精神不好,氧饱和度徘徊在90%,并出现严重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以及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并发症。医疗队的治疗过程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得细细考量。
以患者为中心,前后方一盘棋,浙大二院将前后方多学科诊治纳入援鄂常规诊疗方式。时任浙大二院院长王建安主持讨论,学科主任均到场参加讨论。前方武汉,医疗队领队王伟林详细介绍情况。
经过热烈讨论,专家们制订了一套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精心治疗,韩天芑夫妇最终得以康复出院。
经过30个疲倦、难忘的日夜,浙大二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成功救治多名80岁以上危重型病例,整体病死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ICU关闭的那天,我在空荡荡的病区里站了很久,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浙大二院护理部副主任、此次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护理负责人宋剑平说。
在肿瘤中心ICU休舱后,浙大二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接受新的任务,奔向了新的战场——武汉协和西院重症病区。直到3月31日,他们才从湖北回到浙江。
从钱塘到汉津,别时轻风阵阵寒,归来四月始闻莺。4月15日,结束隔离的172位重症医疗队队员(含国家卫健委调派的感控专家陆群),与提前完成隔离的17名队友一起,时隔两月,终于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