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有哪些「听着很扯淡却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杨广指挥家

2020-09-27知识11

杨广几次征高丽为什么会失败?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高丽问题,一直是隋炀帝杨广心里的大事,为了超过以往的君主,他于大业八年(612)、九年(613)、十年(614)分别三次征伐高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不仅仅在于得不到高丽,也导致了隋朝的短祚而亡,影响不可谓不大,也让我对隋炀帝同情不已!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失败的原因:高丽高丽即“高句丽”,约兴起于1世纪,东汉时曾于“中国”发生过多次战争。“五胡乱华”后,高丽脱离了“中国”的直接统治。但是,此时的高丽一直派人向我国学习,交流频繁,高丽向中国派遣的使团有30多次。同时,此时的“中国”处于大乱年代,也导致了许多人逃亡高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中国”处于战乱,但高丽一直向“中国”朝贡,隋朝依然如此。(隋朝的高丽)隋炀帝的好大喜功隋炀帝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毁誉参半。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前期的统治是卓有成效的,他推行的一系列措施,让隋朝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隋炀帝的“国际”地位也是相当高的,他是当时东亚世界最有权势的人,无人匹敌。在他之前,享有这样区域影响力的人可能只有汉武帝刘彻了。(隋炀帝)在隋唐时期,\"中国\"与高丽都有战争发生,征伐的主要帝王有。

有哪些「听着很扯淡却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杨广指挥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此句的含义则是说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之恨,仍然隔着江水高唱歌曲《玉树后庭花》,全诗通过对秦淮之景和商女唱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权者荒淫无度、耽于享乐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国家衰微的担忧,寓情于景,是一首语言精练、情感充沛的讽喻诗。这里的“商女”指的就是卖唱的歌女,为什么“商女”会有这种含义?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在唐代,歌伎通常被称之为秋娘或秋女,白居易《琵琶行》之中的名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句中的秋娘指的就是这样的歌女。而秋娘或秋女往往又会被称为“商女”,这是因为古人习惯把宫商角征羽五音与季节相配,商音凄厉,而秋季又是肃杀之季,故“商”在很多时候可以指代秋。正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之中提到的那样:“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在描写秋季的肃杀之景时,也是把秋季和商音联系在一起。故而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的语境中,商与秋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秋娘、秋女又可被称之为商女,也是取了这样的含义。此外,关于古代五音与季节的匹配。

有哪些「听着很扯淡却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杨广指挥家

有哪些「听着很扯淡却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1.【禁止套娃】有个韩国人去秦国修了一条郑国渠。PS:那个韩国人名字叫 郑国。2.【最没牌面七雄】接上条…

有哪些「听着很扯淡却确有其事」的历史事件? 杨广指挥家

隋炀帝杨广,真的就一无是处吗?隋朝真的就是杨广败送的吗?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应该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去客观的分析他的功过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历史毕竟是有胜利者书写的,这样的历史有时候会有失偏颇,所以面对问题,我们应一分为二的去看待,首先,杨广真的一无是处吗?显然不是,其次,隋朝真的是杨广败送的吗?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确实是杨广为大隋朝,敲响了灭亡的丧钟!(杨广)开皇二十年(600)杨广即位后,他始建立科举进士,促成科举制度的形成,他还设立县学太学,提拔平民人才,为古代选拔人才,开创了一条明路,并营造东都洛阳,是政治中心,脱离关陇集团的控制。他下令开凿运河,西巡视张掖,开阔丝绸之路,虽有劳民伤财之嫌疑,但此举却是南北贯通,它是全国物质运输的成本大大的降低,而且,有效的促成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大一统。(隋朝大运河走势图)然而,杨广虽然功绩突出,但过错一样很突出,他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却错在用民过重,急功近利上,先是营建东都洛阳,随后又下令开凿运河,建造龙舟等各种船只数以万计,三次南巡,为此而征调民夫数百万之多,三征高句丽皆无用功,为了征讨高句丽,用兵最多时竟高达113万之众,而被征调运输军事物质的民夫,更是。

唐朝上一个王朝是哪个朝代 隋朝(西元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之中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朝代。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619年王世copy充篡位,隋朝灭亡。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zhidao济、文化的联系。

#汉朝#突厥#历史#唐朝#隋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