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寻雄安史迹之减河

2020-09-27新闻16

原标题:探寻雄安史迹之减河

来源:金板凳 作者司雨客

历史走过,会留下足迹。

雄安,地处燕南赵北,黄河故道,九河下游,历史上水灾频繁,十年九涝。

无法约束的漶漫河水一次又一次地突破河堤、坝埝,一层又一层地淹没了房屋、庄稼,冲毁并吞噬那些曾经光辉的痕迹,

让它们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如今,我在天地翻覆的巨变之中,缓缓走来,

用一只铁铲,挖开地层,试图找寻出那曾经的片片晶莹。

拂去泥尘,看它们是否依旧闪耀如初。

毕竟,那曾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镌刻着我们同样的乡愁。

探寻雄安史迹之减河

本图片为1963年大清河泛滥,被洪水冲毁的雄县坛台村

减河,这个名字在雄安听到的比较少,起码在雄县很少听到。

但其实,我们很多耳熟能详的河流,都是减河。

首先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减河是干什么用的?

减河,是为了分泄河流洪水,人工开挖的河道。开挖减河的目的,在于减杀水势,防止洪水漫溢或决口。

我们很多人都熟悉的卢僧河,就是一条减河。

它从新城县十九垡向南分流,经冯家营村北、力强村西、许庄村西、卢僧庄东北转南,而得名卢僧河。南经口头村、小谢村、涞河村、胡家台、望驾台、小步村、大步村、道务、葛各庄、马务头、洪城至张青口,以下经吴家台至霸县老堤入中亭河。

由于在卢僧河边长大,小时候我就听到很多传说,一般都是这样说的:古时候,有一个大官为了上坟方便,挖了这条河。

但是,到底是哪个大官?他去哪里上坟?

就都是模糊不清的了。

在明代嘉靖《雄乘》里,没有关于卢僧河的记载。但是有关于白沟河北支自望驾台东下的记载。

而清末的刘崇本的《雄县乡土志》里,就有卢僧河而无那支自望驾台东下的白沟河北支了。

北支白沟河故道与卢僧河这两条河道,在很多地方是相近或重合的,只不过是起点不一样,一个起点在在雄县王克桥北,一个起点在新城县十九垡。但都是一样的注入中亭河。

《清史稿》记载,清康熙“五十五年,培修千里长堤,潴龙河、大清河、卢僧河等堤。”说明此时卢僧河已经出现了。道光五年,“给事中张元模请于赵北口连桥以南开桥一座,以古赵河为引河,并挑北卢僧河,以分减白沟之独流。”同治十二年,又记载“挑濬卢僧、中亭两河,分减大清河水势,以免倒灌。”光绪七年,李鸿章又有奏章“大清河则于新、雄境内开卢僧减河,霸州、文安境内接开中亭、胜芳等河,分泄上游盛涨;于任丘开赵王减河,分泄西淀盛涨;又于文安左各庄至台头挑河身二十馀里,以畅下游去路。”有清一代,卢僧河作为大清河的重要减河,一直被朝庭视为重要河流,与大清河那真是同规划,同建设,同施工,同管理,当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一般减河的出现,不是凭空拍脑袋的作品。比如今天的新盖房分洪道叉口处,其实就是过去开口子的一个口子门。

探寻雄安史迹之减河

雄县古河道示意图(— — —是雄县界内的卢僧河)

雄安史迹

在上一章介绍浑河时,我们曾经聊过,浑河曾在清康熙七年入雄县,给雄县带来巨大灾难。有没有可能就是那场灾难里,曾经作为宋辽界河的白沟河北支被淤塞,而从新城十九垡开口子冲出了这条新的卢僧河呢?

这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除了卢僧河,大清河上还有两条减河。

《畿辅安澜志》记载,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曾于王克桥开挖东西两条引河。西出经西槐村西南入留通淀,名叫西槐引河,长14里;东出王克桥东北到望驾台入卢僧河,长20里。

可惜的是,这两条引河今天也早就淤塞,看不到了。

我们本地人,习惯管这些河流叫引河,而不是叫减河。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引河,是为灌溉而开挖的河道。类似于今天雄县境内的8大干渠(陈家柳南排干渠、中排干渠、北排干渠,顺堤沟,马庄干渠,王家场北排干渠、南排干渠,青年路干渠),就都属于引河。

而减河,在于减杀水势,防止洪水漫溢或决口。很明显除了卢僧河之外,西槐河与王克桥至望驾台的引河,都是为防洪而开挖的减河,而不是为灌溉开挖的沟渠。

今天代替它们的,一条是从新盖房直入留通淀的白沟引河,一条是从新盖房直入中亭河的新盖房分洪道。变得只是开始与中间,不变的是结果。

这里再说一句白沟引河,很明显,我们常说的白沟引河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引河,它也不是为灌溉而开挖的。它的出现,是以代替大清河主流为目的的,或者叫大清新河更确切些吧。

探寻雄安史迹之减河

白沟引河

#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