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法藏讲寺的住持 华严寺的历代方丈

2020-09-27知识20

庆云寺的高僧大德 妙懋禅师妙懋禅师,庆云寺第十七代住持。史载其“十六岁因照井见僧像,悟前身乃度牒归释,性恬雅,内典外尤多所究心”。禅师修持精进,明心见性,先后两度住持庆云寺。后圆寂于寺内,史载:“逾岁圆寂,梅忽先槁,乃集大众预示以西逝期曰‘老僧本自山中来,今日仍归山中去’其来去明白,真能了彻前后身者”。德溥禅师德溥禅师,庆云寺第十五代住持。有“诗僧”之称,史载其“工诗,有《腰雪堂集》一卷,宋生王令树孙骥为之序”。佛眉禅师佛眉禅师,学识渊博,擅长书法,史载:“佛眉,庆云寺僧,性清雅,于释典外究心儒书,临摹颜平原《争座位帖》决无缁流俗态,浙人闻其名,请主灵隐方丈”。硕揆原志禅师硕揆原志禅师(1628-1697),号借巢,盐城孙氏子。手刃父仇后于顺冶庚寅(1650)投海州佛陀寺出家。嗣法杭州灵隐具德弘礼门下,为汉月法藏再传弟子,临济三峰宗门下俊杰,著名的禅宗大师。康熙十五年(1676)硕揆禅师主庆云,主张禅净双修,为庆云寺中兴后第八代住持。《大藏经》高僧语录栏和《正源略集》中均有其在庆云寺讲经开示的语录。禅师圆寂后,朝廷赐谥净慧禅师,着《七会语录》、《借巢诗集》等行世。

法藏讲寺的住持 华严寺的历代方丈

上海有哪些寺庙

法藏讲寺的住持 华严寺的历代方丈

华严寺的历代方丈 杜顺法师(557年—640年),俗姓杜,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杜顺禅师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隋末住终南山,宣扬《华严》,教化道俗。贞观六年(632),唐太宗慕其盛名,亲自引入内宫隆礼崇敬,隆礼崇敬,赐号“帝心”。后妃、王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03032族、贵臣奉之如生佛。相传杜顺八十四岁时在太宗的床上坐化,随后恭送长安南郊,建塔于华严寺内。杜顺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他为华严宗在观行方面的“无尽缘起说”和判教方面的“五阶次等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人追其为华严初祖,但实际创宗人是法藏大师。法藏(643-712年)是西域康居国人,17岁从智俨大师学〈华严经〉。唐圣历二年(699年)受诏为武则天说《华严经》,使其“豁然领解”。他还为唐中宗、唐睿宗授菩萨戒,被封为国师。唐中宗还特地为他造了五所华严寺。法藏以《华严经》为依据,吸收了玄奘新译理论,完成了判教,充实了观法,建立了华严宗风。因此,中国佛教便以华严寺为华严宗之发源地。宽昌法师,法号大兴,俗姓陈。中国佛学院佛学硕士、。

法藏讲寺的住持 华严寺的历代方丈

杭州灵隐寺是干什么的 是旅游和宗教地,是信2113男善女去5261的地方,当然也是观光和4102了解历史的地方。位于西湖灵隐1653山麓的灵隐寺,为杭城最早的古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距今已有1670多年了。灵隐寺的创建,颇具传奇色彩。前章已经提到过,印度僧人慧理从中原云游入浙,登临灵隐山时,见山中一峰似曾相识,说:\"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在飞来峰下卓锡建寺,连建五刹:灵鹫、灵隐、灵山、灵峰、灵顺。除灵隐之外,其他四寺或废或更,均已不存。寺院初创之际,佛法不盛,一切禅林规制,初具雏形。僧不甚众,游客清淡,香火寂寥。所以刘宋智一法师住持时,因寺院法务清淡,有足够的时间来啸聚群猴,自称猿父,与之玩耍竟日。到了南北朝时,佛界喜得福音,门阀士族竭力提倡佛教,信奉佛法,广建浮屠。当时南齐的竟陵王萧子良与梁武帝萧衍等都大力推崇佛教。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萧衍下诏\"舍道归佛\",将佛教奉为国教,随即大兴土木,建寺立塔。一时间,佛刹林立,出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盛况。杭州为南朝属地,自然就出现了不少佛寺。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从之。皇帝爱佛教,便会。

《华严经》讲什么?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产生于南印度,后流传到西北印度与中印度。主要讲述“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该经用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种法界来说明这一道理。它认为宇宙万物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一物为果,万物为因。事物的相互关系是相互扶持、相入相即,无穷延展,圆融无碍的。它用“海印三昧”描绘了圆融无碍的最高境界――佛境形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像海水一样被显示出来,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每一滴海水都互相圆融,每一滴海水又都具备百川之味,代表和体现了海水的特征。它由此说明,一切事物就其相互关系来讲,都是无尽圆融,构成一种范围无限广大而又相互包容、相互贯通而无个体区别的大法界。由有为、无为诸般佛法都在对立统一中存在,从而说明佛与众生、净土与秽土,以及佛国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融统一。《华严经》表述的哲学思想十分深刻,其因果缘起理论启示我们要多做善事,多学本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机遇一定会青睐我们。否则,即使机遇降临,自己也无力把握。《华严经》的经典语录主要有:1.善知识者,难见难遇。2.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生命。3.愿令众生常得。

兴慈法师的弘法惠民 上海是东方最大的商埠,世界巨商云集于此,商业发达,社会繁荣。另一方面,上海也是一个龙蛇杂处,藏污纳垢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中兴建道场,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兴慈法师严持戒律,老实念佛。他生性质朴,甘守淡泊,一衣一衲之外,不蓄一物,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金,一一都归入常住。因之,沪上巨商名流受其感化而皈依者,不计其数。他后来在法藏讲寺内设立学社,以天台教观为指南,以净土法门为依归,教诲四众。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他回天台山出任华顶寺住持,华顶寺也遭过火灾,殿宇被焚,他又负起重建的责任。经费多来自上海信众的资助,数年经营,初见规模。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中日战争爆发,因受战事影响,工程停顿下来,未能竟其全功。中日战争期间,他在江南弘化四方,在上海、杭州、南京、绍兴、苏州、常熟、无锡、南昌等地诸大名刹,讲过《楞严经》、《法华经》、《地藏经》、《阿弥陀经》,为各地信众所称颂。这时,江南一带相继为日军所占领,各地难民涌入上海,衣食两缺,兴慈本著佛家慈悲精神,与上海佛教界人士组织「上海佛教同仁会」,救济难民。他被推为会长,联合各慈善团体,筹募赈款,在难民集中区域如南市等地,长期设置施粥场。

寺庙等级怎么分 佛教丛林制度自唐朝就有发展,自禅宗确立,各大宗派纷纷建制寺庙,在唐之前的东西晋南北朝就有寺庙和宗派,其中代表为(天台宗)与(净土宗)以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与庐山(东林寺)最为突出,此种为祖庭,在这之下的为子孙寺庙也称下院,在近现代这种称呼已经逐渐模糊,现今也有上院与下院,往往一个主持兼几个下院或宗庭的寺庙.有些也是独立的寺庙。在城市里也不多见,例如上海的(天台宗)祖庭(法藏讲寺)她的下院就是位于江湾镇的(三观堂)等等寺庙有比丘庙及比丘尼庙,例如(玉佛寺)就是比丘庙,(沉香阁)就是比丘尼庙等等

#佛教#华严经#文化#法藏#上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