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佛系的抑或是鸡血的,都心里默默期盼过,自己的孩子至少在某一些方面,天赋异禀。
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娃不急不躁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变淡,又会在同龄孩子的相互博弈中再次点亮。嘴上说着,不急不急,宝宝慢慢来!心里可狠劲咬牙:宝宝啊,大运动、小运动、说话、跑步、骑车、表演,你倒是随便来一门比过人家呀!不用太厉害,比那个那个哥哥强一点点就行。
一个小区的小朋友,大多都在游乐场玩,玩来玩去,总归都会脸熟,社交热情的,那,基本都认识了。
丢丢哥哥只大一个月,滑板车、平衡车全都玩得飞起~懒懒妹妹小个把月,说话像放鞭炮一样叽里呱啦!诺诺已经戒掉尿不湿啦!还有那个啥?小区里那个叫什么的小男孩,还未上幼儿园,识字已经有小学三年级水平了,听说就是自己喜欢认字特别喜欢认字……
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滑板车还在慢慢滑,平衡车那是不愿意玩,说话么,嗨,不提了。尿不湿啊,少不了……
当妈的虽然看自己百般好,但也很容易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孩子的不如人处,每日盯着这不足之处想要补足,继而尤为记得这不足,不由自主的想着揠苗助长了。。。。
毕竟,谁也不肯承认自己的孩子没别人家的优秀!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早一阵子说话了,提前几天会玩功能车了,成功早一个月戒了尿不湿了。在漫漫几十年的人生里,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这么一想,好像也不是很着急了。若是再细想想这芸芸众生很多个比身边人更亮眼的小孩子们,长大后又有多少真能成为天才。这么一想,更不着急了。
《人生七年》纪录片的日本版,片中跟踪拍摄了13个孩子,他们都来自中间阶层,家境也较为普通。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都抱有较高的愿景,期待他们未来过得很棒。最开始的时候,小孩子们也确实有着美好的梦想,但是在最后一次采访时,也就是孩子们28岁的那年。跟爸妈期待中的不同,孩子们并没有过得“惊天动地”,并没有多富裕,他们就是很普通的人。都做着最普通的工作,穿着很大众的衣服,过着平凡人的日子。有的在印刷厂干活,有的在自助餐厅当营养师,有的,在连锁咖啡店打工,其中发展最好的是优子,考上了日本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毕业后在外资汽车公司工作!
也有可能未来他们还会有更高的成就,但是就目前而言,他们的发展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社会上很常见的普通人。
这不是个例,这是社会的大常态:你辛苦培养的孩子,未来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很平凡的生活。
虽然有点扎心,但是早点儿认清这一点,也许对为人父母教育子女更有好处。
毕竟,现在的父母已经太焦虑了:娃还没出生就在操心学区房,才刚学会走路就担心能不能考上大学,刚开始上学的,又担心未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淘汰。
虽然不知道目标在何处,但总忍不住挥鞭对孩子说: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勤奋一点,再勤奋一点!不要落伍,不要掉队,不要比别人差!
至于这一点点优势有无意义,在不在承受范围之内,没时间考虑了。只记得闷头向前冲!
有一个虽然平淡不起眼但是更加贴切现实的预期,会让作为新手父母的你更加淡定,做决定的时候目光看的更远也更从容!也许,反而会有更好的收获。
龙应台曾在作品《目送》里写道: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其实这个简单的愿望,在孩子初生的时候,我们不就是这么说的么?
只是,在示范园一级园的比较中,在上不上托班报不报名补习班等一系列问题当中,在焦虑要不要给三岁孩子上编程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已经迷失了那曾经最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