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走遍大半个中国、寻访数十家农场 80后父亲只为女儿吃上“好大米”

2020-09-26新闻7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初秋,位于兴化市千垛镇的一处百亩稻田内,40岁的李武昌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心生欢喜。这意味着,大女儿萌萌很快又能吃上自己“养”的好大米了。 大米有这么“娇贵”,还需要“养”?类似这样的疑问,李武昌遇到很多,每每这时,他总会递上一份画册: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徜徉在五彩斑斓的田野里,脸上的笑容还未脱稚气。 这个女孩就是李武昌的大女儿萌萌。而“养米”的背后,有一段父爱满满的故事。 6年前的一次体检,3岁的萌萌被查出骨龄超龄,医生诊断为早熟,如不能控制,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李武昌听后心里“咯噔”一下。医生告诉他,这与日常食材有很大关系,建议多吃无公害食材,再定期复查。 医生的一番话,李武昌牢记于心。一日三餐,最离不开的就是大米。从此,这位年轻的父亲踏上了“漫漫寻米路”。 从繁华的上海,到“粮仓”东北,再到甘肃、海南,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李武昌的足迹。不仅如此,他还远飞日本考察,像个现代版“神农”,尝遍了数十个农场的大米,寻找最原生态的种植方式。

走遍大半个中国、寻访数十家农场 80后父亲只为女儿吃上“好大米”

2015年,李武昌返回老家承包了5亩地,开始尝试用自然农法种植水稻。 何为自然农法?竖在田间的标识牌上写着:不耕地、不施肥、不除草、不用农药。“与一般种植方式不同的是,在小麦收割后,我们不育苗,而是直接将稻种撒在田里。在水稻快收割前的约一个月时间,再在田里种苜蓿。”李武昌介绍,苜蓿在田间上水后就会倒伏在田地里,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腐烂后又变成改良土壤的绿肥。 试种之初,由于苜蓿种撒入田里的时机选择不当以及杂草一根未除,导致苜蓿基本没有发芽,田里杂草疯长,水稻颗粒未收。但他没有灰心,不断尝试人工除草以及调整苜蓿种撒入田里的时间。 直到2017年秋天,李武昌第一次尝到了丰收的喜悦,虽然亩产只有400斤,但这让他看到希望,“加工成的大米全部送给亲友品尝,得到一致好评。”于是在2018年,他又流转了100亩田扩大种植规模,当年收获了3万多斤水稻。去年,百亩田的产量更是超过了5万斤。 “想要养出好大米,首先得养好田。”李武昌大学里学得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他发挥专业特长,从市场上买来下脚蔬菜,加上水和红糖沤制、发酵成液态微生物肥料,再施到田间促进土壤结构的改善和肥力的恢复。由于土壤肥沃,李武昌的田里经常会出现许多蚯蚓、蜘蛛,“在我的田里看到蜘蛛网,可千万不要惊讶。”李武昌告诉记者,此外,还常有白鹭、麻雀、燕子在田里逗留嬉戏,叽叽喳喳的欢叫声,给田间增添了一份野趣。 落霜后收割,水稻会自然分泌出麦芽糖;日照晒干,水分均匀缓慢脱离,确保口感;不抛光、不打蜡,加工成大米保留胚芽。为了“养”出好大米,李武昌在水稻收割、晾晒、加工等环节都做到极致。

走遍大半个中国、寻访数十家农场 80后父亲只为女儿吃上“好大米”

李武昌在苏州还经营了一家电子厂,由于常年奔波,他看起来有些与年龄不相符合的苍老,两鬓已生出肉眼可见的白发。但让他开心的是,经瑞士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检测,他用自然农法种植出来的大米,农残、重金属等指标全部合格,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均比一般大米高。“比如蛋白质含量是7.56g/100g,而一般大米的含量在6.0g/100g左右。”说到这,一脸黝黑的李武昌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目前我们已经能够运用自然农法使整个田间形成零排放、零污染的生态循环系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在李武昌的田里,每20亩地就配了一间鸡舍,既可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鸡粪还可以增加田间的肥力。 吃了自己种的生态大米,女儿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如今,李武昌又有了新的想法。“我计划运用自然农法种植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家禽等,最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链,使农残、重金属等不再继续在我们的食物链里循环!”李武昌自信满满。 交汇点记者 董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