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庭院一方,胜过诗和远方

2020-09-26新闻15

初秋,沿着318国道走进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真巴村,“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古诗里的景象一一映入眼帘,道路干净整洁,两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美丽的新农村就在眼前。

“舍得力气,财富不尽;秋来六谷熟满山,劝伊此时莫等闲……”村里一户人家的阵阵歌声引着我们走进了娘姑家。

庭院一方,胜过诗和远方

真巴村村民娘姑家的家庭小院。本报记者 王珊 摄

“现在生活好了,红得发紫!”一见面,46岁的娘姑就拉着我们参观她的果园,这可是她的“宝贝”。

“快尝尝苹果,嘎嘣脆,甜滋滋,营养丰富……”娘姑一边乐呵呵地介绍着,一边麻利地从苹果树上摘下苹果。地上几个篓子里装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和李子、梨等等。“这是我早上刚摘的,一会准备拿到菜市场卖。自家种的没农药,又新鲜,年年都能卖个好价钱。”

此前,真巴村一直守着“金山”受穷,长期戴着“贫困帽”。“过去这里远看是青山绿水,但靠着这样的自然资源,村民却没路子致富。”真巴村第一书记凌霞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均纯收入一直低于周边村子。

2000年开始,真巴村党支部尝试引导村民进行庭院经济果木种植。“果树能过冬不?谁教大家种?”“果子好卖不?不好卖,我可不种。”“果苗贵不贵?”村民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顾虑。

“这么大的庭院,搞好了,不就是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么?而且还有这么多好政策,我先种上试试。”之前一直靠种地和放牧维持全家生计的娘姑,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以往杂乱无章的院子和房前屋后,被娘姑种上了葡萄树、梨树、苹果树、车厘子树等十几个品种的200余棵经济苗木。“如今,庭院经济每年给我家带来的收入就超过1万元。”看得见的收益让娘姑尝到了甜头,真巴村的村民们也开始利用自家闲置的院落在方寸之地做起了精品“文章”。

2017年,真巴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和自筹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49.5万元,打造了面积80余亩的水果采摘园,进一步把果木产业做大做强。

真巴村的嘎拉自然村资源丰富,山水相间,绿树成荫,原生态农业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民间文化,为开发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这里有野生桃树1253棵,桃林面积达270多亩,享有“桃花村”的美誉。自2002年以来,这里成功举办了18届“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嘎拉村由此迈上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道。仅2019年林芝桃花节期间,嘎拉村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00万元。

村里39岁的次央就实现了从放牧到“售景”的转变,开办家庭旅馆,出售自家特制的奶渣、酥油、牛奶,“以前总以为多养牛羊才能赚钱,没想到搞旅游的纯收入就有两三万元。很多自驾游的客人都来我们这里看桃花、喝酥油茶、吃藏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目前,次央家庭旅馆正处于升级改造期间。政府出资200万元,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真巴村4户家庭旅馆进行升级改造,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家庭旅馆,让游客全面感受本地民风民俗,全面领略工布风情,原汁原味地体验和感受工布文化。

“今年4月,我们村的央吉林卡开始营业,目前,纯利润超过了30万元!”真巴村村委会主任米玛兴奋地说。

真巴村村民以集资入股的形式,开办了占地约17亩的真巴央吉林卡,村民每三天每三户出三人轮流在林卡里打工。林卡除直接提供保洁、服务接待、藏餐制作等就业岗位外,还为广大村民提供了出售自家农产品和特产的摊位。

一庭一风景,一院一世界,我有庭院一方,胜过诗和远方。如今的真巴村,家家户户的庭院内绿植环绕、果满枝头,洁净优雅、舒适干净的家居环境,让村民们每天都充满着幸福感。

闲暇时,真巴村的村民们聚集在林卡里,唱勒谐跳果谐。感恩的心就像村民达杰创作的歌词里说的一样:“母亲党的温暖,驱除陈年寒冷。百姓使者大雁,快点飞向北京,我们百姓心声,报给人民领袖。美丽春的花朵,绽放雪域高原。伟大共产党啊,人民安居乐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