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画中有一种创作是制作造境,有一种是纯粹写意,哪种境界更高? 怪像化境 境由心造

2020-09-26知识3

白居易的诗比李白杜甫差么? 比起李白杜甫,我更喜欢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名声没有李白杜甫那么大,是因为诗的造诣不及那两位么?

国画中的“意境”到底是什么意?什么境?

请推荐你读过的最好的十首禅诗? 野狐试答佛弟子悟道、证道所做的偈子都是禅诗。禅宗对唐及唐以后诗歌有着很大影响,很多诗人自觉不自觉的都把禅意带入诗中,王维尤其如此,这些文人所做的带有禅意的诗歌也算作是禅诗。如此说来禅诗可谓蔚为大观了,今选我喜欢的十首和题主交流。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神秀强调一心向佛,勤敬修持,渐渐开悟。慧能的偈子讲的是顿悟,更符合禅宗的精神,所以得五祖弘忍衣钵成为六祖。2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叫我如何说。(寒山诗)寒山都没法说,我也就闭嘴了。3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南台静坐诗)无事就是小神仙。4 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醒,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清谈向火、童子酣眠、猛虎长啸、山月朗照一切都是禅。5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山人还向山中去。6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五代比丘尼悟道诗)春在枝头,枝在眼前。骑驴寻驴,就地打转。7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曼殊本事诗。

《红楼梦》里,秦可卿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身世及来历很是古怪。一,秦可卿是一个京都小官员秦邦业的女儿。明朝和清朝,朝廷六部中的工部设置了一个部门,叫作营缮司,营缮司里设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管的事情是皇宫、皇家陵寝的建造和修缮等等事务,官员级别不高。营缮司里有个叫作秦邦业的人,曹雪芹说是营缮郎,但营缮司里并没有营缮郎这个职务。这个职务当是曹公虚拟的吧。姑且不管秦邦业是多大的官。但供职的衙门还是不错的。曹公说秦邦业“囊中羞涩”。那就是很穷了。搞建造、修缮的官员,一般来说是很有油水的,何况管的是皇宫皇陵的建造、修缮。即使是个清官,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再穷也穷不到哪里去。这个秦邦业为何“囊中羞涩”,不得而知。秦可卿就是这个秦邦业的女儿。二,秦可卿不是是秦邦业的亲生女儿,而是他抱养的女儿,秦可卿本是养生堂的孤女,被营缮郎秦邦业抱养,做了秦邦业的女儿。“囊中羞涩”的秦邦业,为何到养生堂抱养一个孤女?假如妻子不生育,膝下无后,要抱养,也应该抱养个儿子,用来传宗接代。抱养个孤女何用?秦邦业抱养的孤女秦可卿,又是何人所生?何人寄养在养生堂?曹公没有任何交代,读书人也都不得而知!秦邦业透着古怪,秦可卿也透着。

心本无生因境有究竟是什么意思 毗舍浮佛传2113法偈曰:“假借四大5261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4102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1653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肉身)。心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境界出现了,所以心性就对境界产生了相应的作用—于是就有了分别的念头,这就是思维心。如果所对应的境界没有了,思维心就自然消失了—它回归于了心性,而心性是寂然无形的。所谓的罪业和福报等等到底是些什么呢?它们只是众生思维心的如幻造作罢了;而思维心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一切罪业和福报等等,也就随着思维心的生灭而变幻无常,终究归于消灭。佛陀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觉性。达摩祖师在《血脉论》当中说的很清楚:“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所以,真正的佛陀,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它就是一切众生所共同具有的灵明觉性—也就是心性。正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这个灵明的心性。于是,当心念从其中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形象和认识。如同水本来是无形的,当水波起来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波纹的形象一样。显然,水波以及波纹的形象,无非都是水。同样,心念起来以后,所产生的一切形象和认识,也无非都是心性,都是觉。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出自谁的词?为何被称为词中赋梅之绝唱? 宋代骚人酷爱梅竹,白石咏梅之什颇多。《暗香》、《疏影》尤为有名。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1.白石先锋词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姜夔当时便名重天下,但多次应试都未能考中进士,一生漂泊江湖,郁郁而终。他被论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姜夔小辛弃疾十四岁,辛弃疾对他也很欣赏:\"深服其长短句。颇负盛名的《扬州慢》是对扬州城在被金主完颜亮南侵。

#红楼梦#读书#秦可卿#文化#暗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