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实事怎么办好?总书记来征集“金点子”了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这四个领域跟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这些领域建设得如何,往大里说,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下一步的发展,往小里说,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文化水平、职业发展。换句话说,吃饱穿暖了以后,我们更多的需求几乎都和这几个领域有关联。即将到来的新发展阶段,这几个领域有哪些短板要补哪些弱项要强?有哪些老难题新挑战?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相关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围绕这几个关键的民生领域和专家们深入沟通。
在9月22日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来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的专家们介绍了召开座谈会的初衷。这几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民生关切”,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22日的座谈会上,总书记首先强调的也正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思政课,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
培养人才要从孩子抓起,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就要打好基础。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第一个发言,主题就是如何不断提升和改善我国的基础教育。
如何让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惠及全国各地的学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谈到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用了这样的表述: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总书记重点提出,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正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将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总书记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抗疫中,总书记提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制定国家中长期规划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里,对健康的关注不能只局限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仅仅是为了下一个五年做准备,更是为之后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继科学家座谈会后,总书记在这一次的座谈会上再次重点关注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问题。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国强民富的国家。这个富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也是精神上的富足;不仅是让大家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还要让大家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不仅是要让大家生活好,还要让大家能够发展好。而“十四五”规划将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指导,意义重大。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会让这个规划编制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这也是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