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野外驻训,这些溺水急救的“黄金法则”你应该了解!

2020-07-19新闻11

溺水急救的“黄金法则”

■毛 宇符圣杰

姜 晨绘

野外驻训期间,官兵进行水上航渡、武装泅渡、游泳等训练时,可能会发生意外溺水情况。溺水的发展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就可因心跳、呼吸停止导致死亡。溺水若在1-2分钟内得到正确救治,救治存活率极高。因此,溺水急救必须分秒必争。本期,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急诊科副主任陈瑞丰为官兵讲解溺水的急救知识。

水上自救

官兵在进行水上训练时,可能会因水情不熟、身体不适、抽筋、呛水等发生意外溺水。官兵不慎溺水后,不要惊慌,应冷静观察周围环境。如果会游泳,在保持体力的情况下,努力游向岸边自救。如果不会游泳,双脚可像骑自行车那样踩水,同时双臂不断划水。或者寻找可利用的漂浮物,以及可以支撑人体浮出水面的受力点。如果没有可以借力的物体,不要担心,人体在水中下沉到一定深度时,会受浮力作用自然上浮,此时只需利用浮力顺势划动手臂,同时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救援。切记不要大喊大叫,以免水进入呼吸道,引起阻塞或剧烈咳嗽;也不要猛烈挣扎,这样容易更快消耗体力,使人下沉。

水上救援

水上施救体力消耗大、技术要求高,官兵在施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施救者首先应呼叫附近人员帮忙,并尽快通知随行医护人员,准备启动救援程序。同时,冷静观察周围环境,使用船舶或借助近处物品,如长竹竿、救生圈、绳索等进行施救。不建议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

如需下水施救,应先脱去身上衣物,防止下水后因衣物着水增大阻力,影响救援。官兵在施救时不要采取头先入水的跳水方式,防止头部碰撞池底、岩石或陷入水草、淤泥、黏土中。

施救者不要正面接近溺水者,应绕到溺水者背后,或潜入水下,扭转其髋部,使溺水者背对自己,再用左手从其左臂和上半身中间握对方的右手,或拖住溺水者的头,用仰泳的方式将其拖到岸边。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往往会抓住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因此,官兵在救护时要避免被溺水者抓住不放。一旦被抓住或抱住,施救者应松手下沉,或向后推溺水者的脸,并紧捏其鼻,先与溺水者分开,再进行施救。

如有条件,救援官兵在离水前可将溺水者放到漂浮的救援设施上,清除口、鼻中的水及污物,进行2次口对鼻或口对口人工呼吸,帮助溺水者打开气道,争取抢救时间。

岸上急救

一旦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除非有明显的不可逆死亡证据(尸僵、腐烂、尸斑等),否则应立即实施基础生命支持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而耽误宝贵的抢救时机。

溺水者的基础生命支持急救遵循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的抢救顺序。对于溺水者来说,无论溺水者肺内水量多少,从临床角度看并没有实质性区别,其共同点都是缺氧。因此,不推荐任何尝试排出水的措施。及时逆转缺氧可以防止心脏骤停或提高复苏率。

官兵在岸上对溺水者进行急救时,应首先判断现场环境,通过拍打双肩、大声呼唤,来判断溺水者有无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呼叫援助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同时判断其呼吸和颈动脉搏动。如果溺水者没有呼吸和脉搏,应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泥沙、水草或呕吐物等,使用仰头提颏法(如考虑有颈椎损伤可能,可使用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后,给予2-5次人工呼吸,每次通气1秒,看见胸廓隆起即可。如有条件可连接氧气。很多溺水者在心脏骤停前,因低氧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给予有效通气对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在人工通气时,患者口鼻会涌出大量泡沫状物质,此时无需浪费时间擦拭,应全力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开始以100-120次/分的频率进行按压,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下半部分上,按压深度5-6厘米(成人)。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按压30次后,人工呼吸2次。

如果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不影响按压的同时,应迅速将溺水者胸口擦干,打开AED电源开关,贴上电极片,按照AED提示进行接下来的操作。对溺水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置后,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国内军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