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在讲话做事时经常引经据典,辞藻华丽,文采斐然,以此来彰显自己满腹才华。可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位皇帝性格“暴躁”,曾因为大臣在奏折上写字太多,于是将这位大臣暴揍了一顿。
这位皇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这位被揍的大臣叫做茹太素。茹太素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那年)中举,然后官任监察御史,茹太素此人办事能力高,而且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很受朱元璋重用,入朝四年就被提为了刑部主事。
但茹太素最不好的一点就是写文章总是引经据典,身上永远有读书人的“酸腐气”,就连奏折也语意艰涩难懂,让朱元璋一度很头疼。后来朱元璋索性不再看他的折子,直接让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
其实朱元璋早就已经下令让大家说话不要太过“文绉绉”,直接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就好,就连他自己颁布圣旨或者重要公文时,都经常使用大白话。但说话引经据典已经是读书人融进骨子里的习惯,所以没几个人特意改正,其中以茹太素最为严重。而朱元璋念及他是个人才,也没有多加责怪。
直到1375年12月,朱元璋又收到了茹太素的奏折,他习惯性的将奏折丢给王敏,可是听了好长时间他都没听出个所以然,而王敏则告诉他奏折才念了一半。朱元璋一听立马就生气了,他一摆袖子挥手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接着命人将茹太素抓来当众打了一顿,还问朝臣怎么看待这件事,很多大臣趁机落井下石,说茹太素的奏章这里不行、那里不对。朱元璋又转头问宋濂怎么看,宋濂回道:“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不应受到重罚。”
于是朱元璋又回去耐着性子让王敏接着把奏章念完,结果朱元璋发现这1.7万字的奏章中,前1.65万字都在说废话,只有最后500字说了5条实用性建议,最后朱元璋还是采纳了茹太素的建议。但大臣们也从这件事中明白皇帝是真的不喜欢这些繁杂的公文。
有人说这是因为朱元璋个性暴躁,自己没有读过书,所以排斥这种文章,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当时明朝才刚建立不久,朱元璋虽然贵为天子,但对内要处理国事,惩治谈贪官,还天下一个太平,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又要防着各大势力,可谓是内外兼忧。
但是明朝建立后,很多官员慢慢的放松了警惕意识,认为到了享福的时候,专弄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比如在文字上下文章包装自己。而此时朱家的天下并不稳固,朱元璋也担心自己建立的朝代会是一个短命王朝,所以励精图治,要求大臣们干实事。
而干实事的其中一点就是提高办事效率,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东西就无须拽文浪费时间,所以他暴打茹太素的事情也算是杀鸡儆猴,而且那一次的威慑效果十分好,从那之后,大臣们说话做事都简洁多了。而明朝的公文奏章也是历朝历代最简练的,少见繁文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