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2年,宋真宗因病驾崩,临去世时立赵祯为新帝,但又怕他年纪太小,处理不好朝政,就一并下旨,令皇后刘娥辅佐赵祯,还说了一句:“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因此,曾经贫民窟里的穷丫头,成为宋朝最有权势的人,执掌朝政整整十一年。
刘娥在宋真宗去世前就经常陪他一起批阅奏章,甚至有时还能给他一些非常中肯的建议。而且她在做皇后的几十年里,一直老实本分,聪慧又律己,把皇宫管理的非常好。宋真宗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怕他死人自己的儿子被外臣欺负,自己的江山改了姓,所以宁愿冒险让刘娥辅佐赵祯,也不要其他大臣来做这件事情。
刘娥对此应该是很感激宋真宗的,毕竟天底下没有哪个帝王会如此轻易将自己的王朝托付到一个外姓人手里,何况这个人还是个女人。
所以刘娥开始垂帘听政后,一直兢兢业业,表现出远超女人的魄力和决断。她先后几次铲除异己,把寇准、丁谓几人收拾得服服贴贴。当她展现出惊人的治国之能时,她那颗曾经单纯的心,也还是开始飘了。
刘娥其实特别崇拜武则天,她也认为自己与武则天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和经历,既然武则天可以做女皇,那么为什么她不可以呢。所以她不仅心动,还行动了。主动在朝会上询问大臣们怎么看待武则天,原本她是想暗示众爱卿,她也有武则天之才。
结果却没想到,就连她亲手扶持起来的大臣,也在这个时候打她的脸,朝中没有一个人对武则天有好评,纷纷批判她为祸国妖女。刘娥那满怀憧憬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这之后,也有一些只会拍马屁的臣子或明或暗地示意刘娥可以称帝,但都被她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毕竟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反正实权在她手里。而我们纵观刘娥垂帘听政的这十一年中,肯定影响她没有走出那一步的原因不仅仅是当年那些大臣对武则天的否定。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点:刘娥没什么根基。
想当年刘娥早早嫁给银匠龚美,后又被龚美送人改嫁,都是因为吃不饱饭。家里全是穷亲戚,甚至连亲戚都没有情况下,刘娥拿什么去称帝?毕竟人家武则天,甚至是之前的吕后和之后的慈禧,身后的实力都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没办法比的。
第二点:朝中大臣不支持她。
刘娥的治国能力是很强,但是人家赵祯也不弱呀,而且还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大臣们能容忍她长年占着先帝的遗旨垂帘听政不肯放权,但绝不允许她改朝换代,想要取赵家而代之。在这一点上,几乎是所有大臣的统一底线,她倒是想称帝,也要群臣和百官拥护才行。
第三点:赵祯很孝顺,而且她已经过足女帝瘾了。
如果赵祯处处跟她做对,逼迫她放权还政,那刘娥还有可能狗急跳墙,干一笔大的。可偏偏赵祯处处对她恭敬顺从,日日一早去向她请安,让她完全找不出来一点不好。哪怕明知道赵祯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刘娥也早就当他是亲子了。她心肠再硬,也做不出来跟儿子抢皇位的事。
再者,刘娥辅佐赵祯十一年,多次穿着帝袍祭祖,行使的也是一国之君的权力,她用不着再犯众怒去做什么女帝,反正只是个称谓罢了。
第四点:刘娥身体不大好,而且她既没族亲也没孩子。
换一句话来说,哪怕退一万步,刘娥力入排众议,最终当上了女帝,可就凭她的身体,估计龙椅还没坐稳呢,人就没了。她又没有后人,甚至连家里的旁系亲属都很少,也没有亲生儿女,等她死后,这皇位最后不还是赵祯的吗?
所以既然辛苦到头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又何必再去折腾这么多事情呢?刘娥其实是聪明的,比慈禧吕后,甚至是武则天都聪明很多,当女皇只是一时爽,可不当女皇,却得了流芳百世的美名。不会被后人怒骂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