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2020-09-26新闻7

9月25日,东城区引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一群网络大V们拿着相机、自拍杆,从东城区玉河南段大运河澄清下闸遗址出发,沿着运河故道漫步北上,既在东不压桥的玉河遗址公园中领略到大运河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又在雨儿胡同里感受到老城保护更新给玉河边居民带来的生活新变化。原来,这是东城区开展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大V东城行”主题活动,网络名人和媒体代表共同探索“文化东城”建设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融合发展。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驻足玉河边 看“水穿街巷”美景重现

大V们第一站来到的,就是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玉河故道。阵阵秋风拂来,站在玉河观水平台上向远处探望,河道中水光潋滟、水草摇曳,两岸皆是明清风格灰瓦青砖,大V们不禁感叹,仿佛时光流转,古时大运河的历历景象尽收眼前。而真想领略大运河千百公里风光,在玉河也不是难事,景观平台上的铜色浮雕,将“京杭大运河风情图”中所绘的河岸繁华热闹进行了浓缩展示。“从小在运河边长大,这次在参观京杭大运河风情图的时候,就很想知道在这个图里面,我的家乡会被形容成什么样子?运河里映着街巷的灯笼,形成神奇的景象——古代常州八景之一的篦梁灯火。原来我和北京的缘分早就被这条运河连接在了一起,也在这次的活动中找到了久违的共鸣和归属感。”网易传媒俞樱参观时表示。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让大V们驻足流连的玉河,是元代通惠河在大都城的一部分,什刹海至前三门的河段,也被称为“御河”。玉河是大运河的一段,由郭守敬于1293年主持修建。玉河主要用于漕运,元代称通惠河,明代以后改称玉河。明代以后,漕运逐渐衰败,玉河就作为一条内河长流在京城。1956年玉河全部改成了暗渠,玉河从此消失。2006年“北京玉河历史文化恢复工程”启动,恢复了七百年前的古玉河河道480米。

2007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始一期考古挖掘。在历时一年多的发掘过程中,清理出元、明、清时期的河道及堤岸,东不压桥、玉河庵东配殿等一批重要的遗迹;出土有玉河庵碑、银锭锁等大批文物。东不压桥遗址、驳岸遗存等,按其出土原状向公众展示。如今,在东不压桥展区,可以看到燕翅、裹头、券脸石、金刚石条、石墩等古河道遗迹;在万宁桥下方,两只镇水石兽俯卧在堤岸两侧,北岸那只为存世不多的元代文物。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工程实施方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姚文国介绍说:“2014年,京杭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当年,玉河故道二期保护工程启动,从平安大街到北河沿大街,全长600余米,由于条件限制和整体修缮设计,在历史古河道遗存范围建成了景观公园,我们在公园的观水平台建设时,充分考量了既要让观景者能够尽量亲近水道,感受身处玉河之中的意境,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又要保证安全,所以就有了观水平台上兼具扶手功能的大运河风情浮雕画,让过去和现在的河畔风光同时展现在游览者眼前。”现在的景观公园,已经与玉河故道融为一体,成为“水穿街巷”美景中的一笔亮色。

探访雨儿人家 品老胡同居民的现代新生活

穿过玉河故道,大V们来到了雨儿胡同,从玉河的诗意美景走进了河畔居民的烟火气中,感受近年来老城保护更新给胡同居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大V们走进的雨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343米,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拥有清值年旗衙门、齐白石旧居等历史遗存,作为人口密集区,雨儿胡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为统筹推进首都老城有机更新保护工作,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探索老城保护复兴的新路径,通过“申请式腾退”政策,外迁改善一部分居民,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为改善留住居民生活,拆除院落违法建设,恢复院落传统风貌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雨儿胡同“申请式改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特别是2015年,东城区开始探索胡同“共生院”模式,为老城保护打开了一条新思路。根据这种模式,大杂院内的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去或留”,腾出来的空间重新设计,住进新人,引入新的文化元素。这就衍生出了“共生院”的三层内涵:新老建筑共生、新老居民共生和文化共生。目前,雨儿胡同共拆除违法建设160间,建筑面积1446.1平米,完成8个院落的清理整治任务,进一步改善了院落公共环境,降低了安全隐患。亮出了院落公共空间,还原了院落规制格局,恢复了院落传统风貌,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为修缮整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完成19个院落的整体修缮整治提升,完成排水管道改造,安装化粪池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并接入市政管线。全面完成院内地面铺装、门窗更新、室内装修、景观摆件布置、强弱电线路入地等工作,切实改善了院落生活环境,提升了留住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利用腾退空间植入新功能,为胡同注入新活力,打造和谐共生院。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雨儿胡同的更新改造率先走出了一条老城保护更新的新路径,月白灰墙、如意门楼下随处可见园林小景,清水脊、硬山墙旁现代化厨卫浴舒适方便,垂花门、影壁墙内,居民在小院议事厅协商共治美丽家园。

东城新联会轮值会长、微博联合党支部书记、知名网络人士孔令旭说:“这次参加东城行主题活动,不但感受到了玉河故道的优美景致和文化魅力,也在河畔的胡同里看到了老北京‘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四合院景象的回归,如今老胡同的居民也过上了现代生活,传承的是文脉、保障的是民生、留住的是乡愁。

东城新联会组织新阶层人士助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东城行活动,网络大V、新联会代表、微博的党员代表,还有通过网络报名的首都大学生代表,纷纷拿起手机随手拍下最美运河,在北京最美的秋天,寻访胡同里的最美东城,学习大运河文化”。

探访大运河文化:网络大V们来到东城玉河边、走进雨儿胡同里

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如今的玉河蜿蜒流淌,承载着千百年间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千百年间的时代变迁,而在它缓缓流经的老胡同里,城市的改造更新也在有序进行,这些既是对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也是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互利共赢的一种探索。千年大运河,在东城这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正焕发着新的生机活力。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蒋若静编辑/崔毅飞

#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