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明朝御赐礼食曰宴、曰酒饭,有大、中、常、小宴,大宴九爵,中宴七爵,常宴一拜三叩头,进酒或三或五而止。——《明史》
上文是《明史》对明朝皇帝每日三餐情况的记载。由此可见,明朝的皇帝一日三餐顿顿都吃的非常讲究。皇帝之所以能够享受这些大餐,还要归功于明朝的一个机构——光禄寺。
作为明朝一个重要的内廷机构,光禄寺早在唐朝初年就已经产生了。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皇帝的御用厨房。此外,它还负责筹备各种筵席。看到这里你不免可能会产生疑问,光禄寺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在明朝的政治系统中是如何运转的呢?光禄寺和明朝森严的等级系统和松散的财政管理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我将在下文中一一为您解答。
光禄寺
一、光禄寺的起源
虽然本文主要讲的是明朝的光禄寺,但是你不要简单的认为只有明朝有光禄寺。光禄寺这个机构早在唐朝时就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职能系统。光禄寺这个机构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后来经过秦汉到隋唐时期,职能划分逐渐明确,成为皇帝御用的厨房。
1、西周的天官——光禄寺的最早起源。
早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疱正。但是由于夏朝的相关史料比较少,因此难以对这个机构展开详细的描述。西周时期也设置了专门负责饮食的机构——天官。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天官的主要构成人员有:“太宰、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宰、寺人、女史”——《周礼》
天官
2、秦汉太官——专门负责膳食的机构
秦汉时期的太官,是从西周的天官演化而来。在隋唐时期,这一机构也是主要负责皇室的膳食,史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
“晋光禄勋属官有太官令。宋侍中属官有太官令一人,齐因之。梁门下省领太官,陈因之。后魏、北齐分太官令为尚食、中尚食。尚食,门下省领事,中尚食,集书省领之。太官,光禄卿领之。”——《唐六典》
通过上面这段史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信息,光禄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晋朝,在这一时期光禄和饮食最早沾上边儿。
太官
3、唐朝的光禄寺——御用厨房的职能基本形成
在唐朝时,光禄寺的基本职能已经形成。它专门负责掌管宫廷饮食事务,而且皇帝和王公大臣的饮食安全问题也由这个机构负责。所以在唐朝时光禄寺的地位和等级还是比较高的。
下图所示的是唐朝以前光禄寺职能变化表: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唐朝以前光禄寺的发展演变顺序。由此可见,光路是作为一个负责膳食的机构,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它的形成是一个一步步演化的过程。到唐朝才最终形成它完善的职能系统。
御膳房
二、明朝光禄寺的主要官职和职能
表面上看,明朝的光禄寺只是一个负责为皇帝做饭的机构,并不参与政治事务,与世无争。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光禄寺除了负责膳食以外,还参与朝廷的政治事务,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经济色彩。
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设置了光禄寺。但是之后光露斯又经过一系列的变革。下面是史书记载的光禄寺的变革顺序:
洪武八年改寺为司,置大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又设孳牧所。十年,革先前设立的尚食等局、法酒等库,另置司牲司,又改孳牧所为司牧司。三十年复改司为寺,司牲、司牧司为局。——《明太祖实录》
在经历过这一系列变革以后,等到洪武20年左右,光禄寺作为一个负责膳食的机构确定下来。
朱棣
1、光禄寺的主要官职
因为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度,所以在南京和北京都有光禄寺。但是两者的规模并不相同,因为皇帝居住在北京,所以北京光禄寺的规模更大一些。而南京光禄寺机构设置则比较精简。
· 北京光禄寺:
从规模上来说,北京光禄寺的规模比南京光禄寺大的多,在人数上来说,北京光禄寺一般是南京光禄寺人数的两倍。具体的官员设置如下:
“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其属典薄厅,典薄二人,录事一人。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署丞四人,监事四人。”——《明史》
· 南京光禄寺:
南京光禄寺比较精简一些,首先它不负担为皇帝准备膳食的任务。一般皇帝到南方视察时,会让南京光禄寺准备膳食。除去这种情况,南京光禄寺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一般来说不负责具体的政治事务,如果北京的官员犯了什么罪或者是被人排挤,一般会被贬到南京光禄寺任职。听起来很像一个养老的机构。南京光禄寺的人员构成如下:
卿一员、少卿二员、司丞二员;首领官:典薄二员、录事二员;属官:署正一员。——《诸司职掌》
皇宫
2、光禄寺的主要职能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光禄寺的主要职能就是皇帝的厨房。除了皇帝的膳食需要光禄寺负责以外,宫廷内外各衙门人员的饭食也是由光禄寺负责。除了这些最基本的职能以外,光禄寺还参与朝廷重大事务的决策,也参与一些具体的经济事务。光禄寺的具体职能如下:
①为皇帝和宫廷内外衙门提供饭食。
光禄寺和尚膳监、尚食局三个机构共同负责皇帝每天的御膳事务。只有三个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皇帝用膳这一个环节。三个机构的具体职责如下:
· 光禄寺负责御膳食材的采买。在三个机构当中,光禄寺是一个外勤机构。光禄寺的主要职责就是先搭配菜单,再根据菜单去采买佐料和食材。什么样的食物要搭配什么样的做法,某道菜要配什么样的佐料,都是由光禄寺负责。
· 尚膳监负责烹调制作。光禄寺把采买来的食物和佐料连同菜单一起交给尚膳监。尚膳监的太监们根据菜单的内容,进行具体的烹调制作。所以说光禄寺是一个外勤机构。尚膳监才是负责具体烹调的机构。
· 尚食局负责伺候皇帝用膳。你可能会认为尚食局是三个机构当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伺候皇帝才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太监们说不定会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丧命。
②、为筵席提供饭菜。
史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凡遇正旦、圣节、冬至或吉庆筵宴,所用诸品膳羞、酒醴,并须礼部提调,光禄寺供办”——《明史》。这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对光禄寺的这一职责的规定。
不管是“万寿圣节、太后圣旦、皇后令旦、太子千秋等寿宴。—《明史》”,还是开春祭祀、社稷、太庙、先农等重大庆典,宴席所需要的物材都是由光禄寺负责筹备和采买。
宴席
③、布置会场、宴席进酒。
布置会场这一项工作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里边暗藏玄机,比如标注作序这一项工作就非常重要。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一个等级,作序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尊卑等级,所以这项工作干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旦出现疏忽,就有可能酿成杀头的大罪。史书中对光禄寺布置酒席有过这样的记载:
设御筵于御座东西,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群臣四品以上位于殿内,五品以下位于东西庑。至期,光禄寺进御筵,开爵注酒,诣御前进第一爵,第二爵乐作,光禄寺酌酒御前。饮乞,光禄寺官进汤御前。——《明史》
上面这段史料就详细的记载了光禄寺在筹办宴席的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整个环节。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这项工作做起来却是十分复杂的。无论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皇帝追究下来,绝对好受不了。
贵族集会
④、供应祭祀
在祭祀活动中,光路是主要承担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
· 负责省牲。这项职责由光禄寺和太常寺共同完成。明朝的祭祀活动在开始前几日就要进行省牲,具体流程为:“洪武二年,定省牲之仪,去神坛二百步。七年定制,大祀,皇帝躬省牲。——《明史》。
· 负责进酒、进胙。这项工作是在祭祀活动的过程中展开的。在祭祀活动中不止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进酒的工作,所以这项工作也是非常繁重的。具体流程为“祀圜丘、夕月,皇帝至饮福位,光禄寺卿捧福酒、福胙跪进于上左。——《明史》
· 祭祀结束以后负责组织庆成宴。组织宴会本来就是光禄寺的老本行。在祭祀结束以后的庆成宴上,自然少不了光禄寺的身影。光禄寺正官一员巡看,务要桌面丰赡、酒味真正,宴毕侍宴大臣宣布朝廷优待之意。——《明太祖实录》
祭祀
三、光禄寺与明朝松散的财政管理。
光禄寺并不仅仅是指为皇帝筹备宴席和膳食那么简单。光禄寺还与其他一些经济和政治事务有关联。比如在光禄寺为皇帝筹办膳食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厨役的问题,而且还会涉及到朝廷所拨给的经费问题,这些都与明朝的财政收支息息相关。
1、光禄寺与厨役
所谓厨役,就是在光禄寺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供他们使唤的下人。在明朝这些人的数量是非常多的,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洪武年间大约有厨役800人,永乐年间有厨役300人,明仁宗时有厨役大约6300人,宣德年间人数更多达到近万人,具体数字为9542人。宣德年间有厨役5000人,正德年间人数定为6884人。嘉靖年间为5063人。隆庆年间有厨艺3652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御用厨房,竟然有近万人的随从人员,确实让人难以想象。——数据来源于《明史·食货志》
这么庞大数量的厨役背后是他们的福利和工资问题,这些厨役不会白白的给光禄寺劳作。一般是由明朝政府提供一定的福利和待遇给这些厨役,这些厨艺的工资主要有两部分。
津贴和盘缠。如果这些厨役外出采购物品时,光禄寺会给他们一定的路上盘缠和津贴。但是这些津贴并不会太多,一般以20两为限,这20两在当时供养一个平民百姓生存是毫无困难的。
日支和月粮。在明朝正统年间以前厨艺的月粮一般是八斗。在此以后,月粮改为一石。具体来说是这样规定的:厨役月粮八斗,至是副都御史周铨,以南京仓储颇充,请有室家者,每月添作一石,从之。——《明史》
厨役
2、光禄寺的物件买办和经费克扣问题。
光禄寺厨料除正供外,杂派之物料,系远方州县产有者,或令税粮折纳,或以该征税课钱钞收买,差人解送应用;系京师近地产有者,则径以各处解到税课钱钞收买,不必坐派。——《明史·食货志》
通过上面这段史料我们就可以发现,光禄寺的职责还与物品的买办,税赋的征收有很大关系。光路是隔一段时间就会购买一些杂粮谷豆、白粮糯米、器皿等物料。
除此之外,光禄寺每年还会购进大量的牲畜,数目之多超过你的想象:牲口10万头,每半年5万。肥猪18900头,绵羊17500头,额320140只,鸡37900只。纯色牛犊450只。——数据来源于《明史》
光禄寺具体采购物品如下图所示:
采购这么多数量的物品,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经费。光禄寺在获取经费的过程中,往往投机倒把,从中赚取油水。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很大一部分就浪费在贪污腐败方面。尤其是光禄寺每年贪污的银两何止百万。
贪污
结束语:光禄寺的职能和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朝松散的财政收支。
在整个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它的财政收支运行的一直不是太好。除去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时期,明朝剩下的时间要不是财政短缺,要么就是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赤字,总之明朝的财政状况一直运行的不好。以至于到了明朝天启和崇祯年间,明朝政府都拿不出钱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女真在东北的叛乱。最终只能税外加税,额外盘剥百姓,三饷加派导致当时明朝的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光禄寺作为一个小小的外勤机构,只是负责采买一些皇帝膳食所需的物品。结果却需要近万人的厨役,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政府的挥霍无度,贪图享乐。而且在光禄寺经费运行的过程中漏洞百出。使得光禄寺的一些官员取得了贪污的可乘之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朝松散的财政收支状况。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太祖实录》
《明史·食货志》
《黄仁宇先生的统计结果》
《周礼》
《诸司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