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小二记
洪武三十一年,这年明朝发生了足足三件大事。
第一,三月份,朱元璋老三晋王朱棡病逝。从此藩王中,燕王朱棣独大;
第二,五月份,朱元璋病逝;
第三,皇长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在朱元璋病逝前,他遣派人持符往北方,召燕王朱棣来南京。不过,刚到淮安。朱允炆等人“矫诏”,挡住了朱棣,让他回去。朱元璋不知道这回事,便问左右的人,“第四子来未”?
老四(朱棣)来了没有……
老四(朱棣)来了没有……
老四(朱棣)来了没有……
朱元璋没有提及朱允炆。这种话,谁敢回答?
没人答复,一会儿,朱元璋死了。
莫名其妙?问题是朱元璋寓意何在?
一,朱元璋打算将江山社稷交给朱棣;
二,朱允炆的继位,搞的是宫廷政变。
这件事被记录在《明太祖实录》(太祖,朱元璋的庙号)中,如下:
用事者矫诏即还。上不之知也,疾亟问左右曰:“第四子来未?”言不及他
在《明太宗实录》(太宗,朱棣庙号,后来嘉靖皇帝改作成祖)中,也有提及,如下:
太孙与齐泰等谋诈令人赍敕符,令上归国。及太祖太渐,问左右曰:“燕王来未?”凡三问,无敢对者
两份实录对比,很显然,前者用词委婉,后者用词直白。例如,矫诏者,前者说“用事者”,意有所指。后者直说“朱允炆”,直言不讳。
朱元璋紧急召过朱棣入京吗?
肯定,没有。两份实录都在表明朱元璋打算传位给朱棣。实际上,朱棣当皇帝,靠的是抢,叔叔抢侄子。打的是靖难旗号。
经过数据表明,《明太祖实录》有过三次修订。朱允炆初修,成书于建文三年。朱棣夺位后,发现修订版实录“遗逸既多,兼有失实”。因而定下调子,紧急二修。二修版匆匆修成。书成后,朱棣特地举行了隆重仪式。
由于二修版实录在一些地方仍让朱棣感到不满。所以,永乐九年,朱棣三修,参修人员多,监修官有姚广孝,这次修订比较细致,内容由183卷扩充到251卷,耗时六年多。最重要的是,二修成,一修毁,一修版本不存于世。《明太祖实录》定本是第三修版本。
《明太宗实录》就不说了,比较主观。被列为二十四史的《明史》记载了朱元璋的遗诏。遗诏内容强调了朱允炆的合法性——“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宜登大位。”而且,交代了朱元璋有感藩王(尤其是燕王)威胁到朱允炆,故而下令各地藩王,“毋至京师”。
当时,朱棣听闻消息,极速从北平南下奔丧,不过“闻诏乃止”。从《明史》的遗诏记载,朱棣掩盖阴谋更加不言而喻。就这事,《朝鲜王朝实录》里说:有个不堪繁重劳役的朝鲜人(兵),从辽东逃回国内后,跟人聊天时说,朱棣祭奠朱允炆时,是率师南下。朱允炆不傻,便只允许朱棣单骑入城。朱棣没答应。领着人,返回北平。
不管怎么说,经过修改后的《明太祖实录》主观性强,修过去,修过来,无非是两个关键词——靖难,嫡出。只能说成则王,败则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