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禩的母亲也连带着骂了。说他让算命的算自己命贵,说他有意谋害二阿哥胤礽。实际上这事是大阿哥胤禔所为,康熙一股脑儿把账都算在胤禩头上。而且,把胤禩放在康熙自己和胤礽的对立面上。后来甚至停发了胤禩及其属官的禄米,说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的话。
(胤禩剧照)
那么,这里就有两个问题:胤禩是不是送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海东青给康熙呢?看到胤禩送来的这样的两只海东青,康熙真的认为胤禩在诅咒他吗?
很显然,胤禩不可能送两只半死不活的海东青给康熙。虽然说,那时候的胤禩,已经严重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但是,胤禩其实是一个很沉得住气的人,是一个很能够掩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以至于到了雍正当皇帝的时候,他还要穿着很朴素的衣服上朝,让雍正认为他还在试图收买人心,而对他大发雷霆。所以说,胤禩的抗挫折能力应该是很强的。他就算已经严重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依然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获得康熙的信任。而不是赌一口气,送两只半死不活的海东青给康熙,用以泄愤。
至于那两只海东青,胤禩放进去的时候,本来是欢蹦乱跳的,为什么到了康熙面前的时候,会变得半死不活呢?这件事实在颇为蹊跷。
一种可能是,因为路途长久,气候变化大,这两只海东青在颠簸的路上“水土不服”。毕竟海东青是天上飞的东西,把它关在笼子里,长久地运输,肯定会出毛病。再加上如果饮食上没有调理好,生病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种可能是,因为胤禩是交给太监,让太监拿去送给康熙的。如果这个太监是胤禛、胤礽或者其他敌对派的人,或者收了他们的贿赂,在中间做手脚。以此陷害胤禩,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康熙的儿子们竞争那么激烈,阴谋诡计,无处不在。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是挺高的。
(康熙剧照)
胤禩不会送两只半死不活的海东青给康熙,这一点,康熙想得到想不到呢?
这里也有三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康熙头脑昏聩,气糊涂了,完全想不到。他认为这两只半死不活的海东青,就是胤禩故意送去恶心他的。
不过,说康熙年老昏聩,似乎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康熙直到死,他的头脑都十分清醒。他没有轻易地确立任何一个儿子为太子,就是他知道,一旦确立了太子,他的权力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为了避免大臣们依附储君,他把立储的问题搞得扑朔迷离。一边派遣十四阿哥胤禵带兵出征,一副要重用他的样子;一边又把四阿哥胤禛的儿子领到自己身边抚养,又搞出很重视胤禛的样子。这说明,康熙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权力,头脑始终是清醒的。
二种可能是康熙产生了错觉。那两只海东青并没有半死不活。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在路上给搞懵了,没有海东青那样的朝气。再加上康熙本来对胤禩就很有成见,所以一见之下,就大为光火。
不过,康熙如果是一时冲动。事后他肯定会反思这件事,凭康熙的聪明,他不会想不到可能是误会。但是事后康熙并没有反思的行为,而且还更加厉害地惩罚胤禩,停了胤禩的禄米,还和胤禩恩断义绝。
三种可能是康熙也知道胤禩不可能送一个半死不活的海东青给他,他借题发挥,并借此打击胤禩。
(胤禵剧照)
比较而言,我认为康熙有意借题发挥,打击胤禩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胤禩是康熙的儿子,他为什么要严厉打击胤禩呢?
其实,他所谓打击胤禩,也不完全是打击胤禩,而是借此打击胤禩身后的利益集团。康熙已经看出来了,胤禩身后有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人怂恿胤禩,想对他进行提前夺权。虽然他已经打击过胤禩,并且也惩罚了那些依附胤禩的人。但是这些人并不甘心,还蠢蠢欲动,想东山再起。事实上,康熙的这个判断是很正确的,确实一直到死,胤禩及其身边的利益集团就没有消停过。乃至于雍正上台后,他们也没有消停。
而且,胤禩送康熙海东青这件事,本身就说明胤禩还有想法。所以,康熙要如此严厉,要把胤禩打得来他再也不敢有什么想法为止。
这大约就是康熙的心思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