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安徽萧县这片没人愿意要的“废地”,怎样结出了“扶贫果”?

2020-09-26新闻21

在萧县白土镇张村,有一块160余亩的洼地,一直没有人愿意承包。如今,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和政府的帮助下,这里变成了萧县白土镇张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阳光玫瑰、夏黑、巨玫瑰、醉金香……各种各样的葡萄在这里生长。他们选送的“阳光玫瑰”品种葡萄在2019年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年会鲜食葡萄评比大赛中荣获银奖;选送的“夏黑”品种葡萄在安徽省第六届优质果品(加工品)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些葡萄为百姓带来了福利,给贫困户的生活带来了美好的向往与期望。

公司模式,为园区注入了更多活力

安徽萧县这片没人愿意要的“废地”,怎样结出了“扶贫果”?

图片说明:园区大棚里的“阳光玫瑰”葡萄晶莹剔透

2016年5月,村集体成立了萧县张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按照现代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管理。公司业务以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由村集体控股,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整个的园区是村集体的,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村集体成立了公司,对产品销售实行统管、统销、统售。”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勇向我们介绍说:“为了将葡萄走得更远、卖得更好,在网上注册“张村果缘”电商平台,我们公司目前和顺丰快递对接,葡萄可24小时抵达江浙沪皖。”此外,公司还注册了“张村果缘”的商标,2020年8月该园产的阳光玫瑰葡萄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争取将张村葡萄做大做强,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名片。

专家把脉问诊,“智慧农业”迈向大棚

安徽萧县这片没人愿意要的“废地”,怎样结出了“扶贫果”?

图片说明: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驻村书记李勇介绍园区情况

萧县有种植葡萄的传统,但效益一直不高。在扶贫工作队的协调下,请来了农科院的专家把脉问诊,实行科学种植。从实际出发,他们决定采用“一亩地种6棵葡萄树”的种植方案,保证产出的葡萄有更好的品质。公司与省农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邀请葡萄种植专家结队帮扶,采用专家建议的“大树稀植“的栽培方式,建成了节水高效的滴灌系统,实行了智能精准的肥水一体化控制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绿色、优质、安全、生态”的高端葡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的大棚还将引入智慧农业的管理方式,设有感应装备,会根据温度的变化选择打开或关闭大棚。“下一步我们会做一个app,可以在手机上观察控制大棚的状态。”李勇说。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

安徽萧县这片没人愿意要的“废地”,怎样结出了“扶贫果”?

图片说明: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张进在剪枝

目前,园区一期大棚已挂果收益,产生经济效益50余万元,带动务工123人,其中贫困户15人,并且园区将继续增加务工人员中贫困户比例。此外,村里8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分红增加1000元左右。在示范园里务工的村民郑进原来是贫困户,2017年底来到了这个葡萄种植基地,既学到了先进种植技术,又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我左腿残疾,父母年纪也大了,没法子出去打工。现在这里的工作强度不大,我满可以干得了。”他说,“我现在脱贫了,生活上吃喝不愁,日子也更有了盼头。我要在这个葡萄基地继续干下去,不光为了我自己的好日子,也为了让萧县的葡萄名扬四海。”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