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讯(记者 朗艾迪 许诺 安泽 刘楠)“咱们鲜玉米厂里的员工都是前进村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致富!”慕海军兴奋地向“足迹”记者介绍。
生产流程。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2017年6月,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慕海军被派到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一心乡前进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几年来,他与工作队成员一门心思扑在带领村民解困致富上,全力抓产业扶贫。看到村民都有了稳定收入,他们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玉米加工厂。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杜尔伯特县前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92人。如何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享受到脱贫攻坚的红利?这是压在工作队队员们身上沉甸甸的担子。经过深入的调研考察,慕海军的思路渐渐明晰。
玉米加工流水线。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我们根据当地实际资源条件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村里没有啥特色产业,村民们多年来靠种玉米卖原粮为生,我们就设想,把原字号的大苞米加工成鲜食玉米,增加附加值,鲜玉米作为健康食品,也不愁销路。”
玉米加工厂工人。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2019年4月,黑龙江杜尔伯特县一心乡前进村鲜食玉米加工厂建成投产了。
当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慕海军介绍,主要带来了三层收入:第一,玉米由贫困户种植,年产30万穗玉米,5毛一穗卖给厂里,就有了15万收入;第二,贫困户和村民在厂子里打工,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第三是利润分红,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1500元。
产业扶贫,让“输血”变为“造血”,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学到了致富的技术。在前进村一个颇成规模的加工车间里,十几个工人正在赶制新鲜玉米的真空包装,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贫困村民,这个车间也被称为“扶贫车间”。
贫困户杨双介绍,去年他家种鲜食玉米,3.5亩地挣了4500元左右,今年扩大规模,又和村里签了3.5亩合同。“这么一来,收入有了保障,越来越有干劲儿啦!”杨双说。
今年,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村两委、哈师大驻村工作队及大庆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导贫困户种植黏度和口感度更好的金糯262、糯9、万糯2000、银色年华、黑糯301等鲜食玉米品种。目前已有16户贫困户与公司签订鲜食玉米种植与回收合同,27户贫困户签订了“扶贫车间”劳务协议,全村78%的贫困户参与到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中,预计能为这些贫困户带来总共10万余元的收入。
前进村村委会主任薛峰说,今年全村种植了170亩特色玉米,其中包括16户贫困户种植的33亩,由于是绿色有机品种,销路和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打入了许多大型商超,在网上销售形势也很不错。预计,全年贫困户每户增收能达到三千到四千元。
扶贫产业精准定位,稳扎稳打脱贫致富。驻村以来,慕海军带领工作队与村民同甘苦,共奋斗,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了父老乡亲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