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风俗有什么? 河南地处中原,人文历史悠久,积累沉淀下来的风俗很多,但各地略有差异,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仅以南阳一地为范例,大同小异之处望各位条友们踊跃切磋。年初一:三餐前先放爆竹再吃饭。饭后上坟祭祖。年初二:结婚三年内夫妻必须在这一天去女方家里拜年。年初五:三餐前放爆竹。年初六:商铺象征性开市。正月十三:农谚,正月十三养公鸡,屙屎尿尿都不利。什么活都不能干。正月十五:社火表演,灯饰,猜谜。正月十六:跑白命。二月二:上河饮龙。吃哑巴豆。三月三:朝山进香。清明节:上坟烧纸。端午节:给未来媳妇送油条。给干亲子女送油条。小孩带五彩线香囊。六月六:给姑姑送油条和邀请。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摸秋。十月一:上坟烧纸。冬至日:炖肉汤。腊八:腊八粥。观风测财运。腊月二十三:吃烧饼。二十四:扫房子。三十:贴对联。白事:女婿摔老盆,长子背幡。红事:闹洞房。
快到春节了,你的家乡年俗中有什么禁忌?老人忌讳孩子们说话做事不吉利的有哪些? 快过春节了,又到了离家在外的人陆续回家过年的时候。要说家乡过年有什么禁忌,似乎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只要一家人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高高兴兴的喜庆和乐劲儿和气氛,比什么都重要。要说禁忌,倒是记得小时候有一些。“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那时蒸馒头是家家户户的主妇们腊月二十九这天必做的功课,不象现在,小媳妇会蒸馒头的都少了。馒头不能有碱斑,给祖宗上供的馒头不能开口,要在上面点上红点,状如梅花,“无红不供”。年三十儿这天米缸不能空,水缸必须满。晚上包的饺子,不可以随便放,要在盖帘儿上横竖成行地摆,寓意着明年的财运亨通,四通八达。而且还不能查数,吃的时候不能喊“蒜”,蒜泥也要说“酱油”,好象是说“蒜”,谐音“算计”。初一和初二,家里的垃圾不能倒,要初三才倒出去,叫“赶穷鬼”;初四这天不外出,因为灶王爷查户口;初五亦称“破五”,要吃饺子,不可以用生米做饭;初五之前不可以洗衣服,要到初六“放水日子”才可以;初七“人七日子”,早饭不可以吃别的,要吃面条。年三十儿和十五这天夜里,屋子里不可以关灯,要保持灯火通明。年三十儿和十五这天,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在家,“年三十儿的火,正月十五的灯,出嫁的。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九,洗萝柚”,那么在春节前还有什么习俗呢? 连云港地处中国中东部,山海相拥,农耕文化与渔盐文化并重,反映在民俗上也是丰富多彩的。连云港地区的渔民每到新年便会在自家的渔船和院子内种上“摇钱树”,所谓“摇钱树”,便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青竹子,船上的“摇钱树”分别绑在桅杆的最高处以及船头两侧,上系红绿两种颜色彩旗;院子里的“摇钱树”则种在自家门前,竹子的叶子越多,叶子越大,则意味着来年财源越旺盛。在种完“摇钱树”后,渔民还要祭海,猪头、鱼及活鸡是必不可少的,祭海的公鸡很有讲究,一定要通体全红不能有杂毛,特别忌讳不能有白毛,公鸡的尾巴一定要翘起来,且有漂亮均匀的分叉。整个祭海过程,大家多不说话,主要让各路神灵享受香火和供品,同时讲究“闷声大发财”。渔民的年夜饭充满了海洋特色,海蜇、对虾、整鱼…忙碌了一整年,人们尽情享受着大海的馈赠。旧时三十晚上,没有电视,全家团坐在一起,烤着“元宝火”(用豆藤、高粱秆、芝麻秆等少烟吉祥之物做燃料),听家长讲故事,讲家训,讨论来年的种植安排和生活计划,回忆过去这一年生活中的种种趣事。现在看春晚则成了中国人年三十的“必修课”,全家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一边说着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事情…随着新年的到来,孩子们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