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APP-新福建9月25日讯( 通讯员 赖晓妮 记者 戴敏)一缕斜阳,陌上客乘兴而归,径上人笑映桃颜。秀美灵动的培斜村宛如一幅笔墨横姿的山水画卷,背倚着九溪庐原始森林,乘着水、踏着青、伐着竹、响着声,似田螺姑娘,带着勤劳的村民们浴“竹”重生,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在培斜村的脱贫路上,新罗区供电公司紧跟村子发展用电需求,改造升级电网、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培斜村在脱贫路上实现弯道超车,走上摘帽脱贫的小康富裕路。
弱鸟可望先飞
1到100+的爆发式增长
鳞次栉比的土坯房,夏季的雨水顺着屋檐滴答落下,屋里的人穿着鞋踏在泥泞里一浅一深,这是老人们记忆中的培斜村。“以前基本每天都是喝粥配点野菜,吃都吃不饱。”培斜村民华金江说道。
90年代初,培斜村是个外村姑娘都不愿意嫁进来的省定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为了改变现状,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华锦先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迈出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步。
“1993年的时候,周边的乡镇都在做麻将竹席,销量都很好,因为我们村竹资源丰富,所以我就自筹了3万元,办了村里的第一个加工厂。”华锦先说道。赚到第一桶金的华锦先借此契机,鼓励18个党员带头办厂,1993年便新增了4家加工厂。
加工厂的好效益吸引了更多村民的加入,但是对当时仅有1台20千瓦变压器的培斜村来说,用电问题成了办厂的“拦路虎”。
“就像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一样,在我们为用电发愁的时候,供电部门就主动上门,帮我们新增变压器,解决了用电问题。”2003年,新罗区供电公司小池供电所合理布局电网,新增变压器5台,新增容量2090千伏安。
村里随处可见且不值钱的竹子通过加工变成了一张张纸钞票,竹席加工厂在培斜村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2003年,为了能够丰富竹产业,培斜村进行新产品开发,村两委决定将原先的麻将席改为竹条席,竹产业实现纯手工向机械化推进,2008年至2010年期间扩大生产规模,建成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竹产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最红火的时候家家都办厂,有100多家加工厂,现在资源整合升级,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共有42家竹制品加工厂,年产量160多万床,年产值1.6亿元,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在东南亚一带特别受欢迎。”华锦先说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新罗区供电公司小池供电所主动对接村里发展规划,通过新建10千伏电力线路、改造村里老旧线路、增容变压器等方式,满足了培斜村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
如今的培斜村一栋栋美丽的小洋房拔地而起,道路宽敞又平坦,这个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凭借着敢为人先的勇气,一步步壮大竹产业发展,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全国最知名的竹凉席生产基地之一。
至贫可能先富
带飞经济的“三驾马车”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竹产业已经颇具规模效益的培斜村没有故步自封地满足于现状。“竹凉席产品太单一了,只有多元化的发展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让村民一直有钱赚。”华锦先说。
2003年,华锦先利用培斜村地势高、土壤好、气候适宜等自然优势,从安溪、仙都等地眼睛优质铁观音、丹桂等茶苗,在闲置的土地上种植无公害高山茶,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又掀起一阵种茶创业热,并建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第一年试种了20亩茶,当年就挣了6万块!”
党员带头种,村民跟着走,“无中生有”的茶产业在培斜村落地生根,种植茶叶面积1500多亩,同时,村民通过电气化制茶,提高产量、稳定质量,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
2013年,淘宝的兴起让华锦先嗅到了新的商机,村两委多番调研商讨决定发展电商产业,新建一条可容纳100家商户的淘宝街,对其入驻商户免租一年,并与当地工厂协商,采取先卖货后付款的形式,鼓励村里的大学生、年轻人回乡办网店,传统的竹制品和新兴的电子商务就这样在培斜村结成了“亲家”。
“刚开始做淘宝的时候,寄快递都要到开10多分钟的车,到镇里面去寄,后来单子多了,快递公司就在我们淘宝街这里设点,上门来取件了!”返乡创业大学生华永良说道。
电子商务在培斜村落户后呈爆发式增长,成功吸引20家实体店入职和120多家网点投入运营,带动200多人从事电商行业,吸引18名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并自2013年起,培斜村连续8年入选“中国淘宝村”。
经济发展好了,村子也要发展好。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培斜村借助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成立龙岩市新罗区培斜村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全村参与、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共赢局面。
“来旅游的人多了,餐饮业也红火起来了!”农家乐店主赖文峰说道,“为了能让村子更干净,我们都换用电锅炉,效率高的同时又省钱环保。”
从1993年的竹产业到2003年的茶产业,再到2013年的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培斜村的每一次转型都抓住了市场和机遇。
“从只有1台20千瓦的变压器到现在9台总容量3260千瓦的变压器,电的增长也陪伴着村子的成长,非常感谢供电部门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在摘帽脱贫的路上没为电犯过愁。”华锦先感慨道。
如今,竹茶产业、生态旅游、电子商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201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2亿元,村集体收入125万元,人均年收入2.55万元,全村12户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