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
01.
世人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但是,总有那么些当父母的,没有做好应尽的责任。或许他们自己都过得相当糟糕,又哪里有精力去照顾子女呢,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大概都是不幸的吧。
就像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茉莉香片》里写的那样,聂传庆就生在一个父母对他不管不顾的家庭里。
其实,聂传庆的家里很有钱,院里还有网球场,不过都是拿来晒鸦片的。
是的,他的父亲是个烟鬼,而他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去世了。
聂传庆的母亲不爱他的父亲,在母亲死后,父亲将这种恨也转嫁到了儿子身上。
聂传庆何其无辜,要无端的遭受这种痛苦,耳朵还被父亲打坏了,他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要凑得很近,为了避免这种尴尬,他慢慢的将自己的心藏了起来,不再与人靠近。
02.
父亲对他非打即骂,后妈也是看他不顺眼,就连家里的佣人也对他特别唠叨,这让聂传庆恨透了这个家庭,只待父亲的去世好继承家产。
言丹朱的突然出现,让聂传庆的生活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她是他国中课老师的女儿,自信开朗大方,没有人不喜欢她,在她的身上,能够看出她的家庭环境十分的美好,而她的父亲言子夜也的确特别的疼爱这个女儿。
但是,言丹朱的出现并没能拯救这个可怜的男孩,因为聂传庆的母亲曾经是言子夜的爱人。
对自己家庭的不满,让聂传庆常常幻想,若自己是言子夜的儿子,那该有多好,他一定会比言丹朱更加完美。
言丹朱将他视作女性好友,因为他的胆小懦弱,能够藏得住秘密,她想拯救他,殊不知日复一日的幻想让聂传庆癫狂,终于下手打了言丹朱,将他心里所有的愤懑和不甘心,全都发泄在了这个对他抱着极大善意的女孩身上。
故事的最后,张爱玲写到:“丹朱没有死。隔两天开学了,他还得在学校见到她。他跑不了。”
聂传庆想要逃避困境,想得到救赎,然而现实却是,他一辈子都被困在这样的生活中了,寻不到出路。
他悲剧的人生,从出生在聂家开始。
03.
低质量的亲情,是聂传庆悲剧人生的开端,可以想像,他一生都甩不开家庭带给他的阴影。
聂家虽然有钱,但因父亲爱抽鸦片而变得死气沉沉,因为从小的不快乐,让他羡慕言丹朱的开朗大方。
聂传庆看来,这一切都是他的母亲造成的,若是母亲当初能够同言子夜结婚,那他也一定能够过得像言丹朱一样快乐。
嫉妒让他发狂,但罪恶的根源,是父亲对他缺失的关爱。
聂传庆通过幻想,想让自己有一个新的人生,他想得到一个可以逃离不幸家庭的理由。
他对自己现在的家庭无可奈何,只有将怨气发在了无辜的旁人身上,父亲能给予他的只有钱。
毕竟,一个抽鸦片的人,哪里还能有什么道德呢?
对亲情的渴望和遍寻不到的缺失感,也让聂传庆终究丧失了自我,成为一个阴郁孤僻的孩子。
04.
父亲说聂传庆“三分像人七分像鬼”,但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聂传庆之所以成为这个样子,都是因为他。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父亲,对孩子的生活漠不关心,书没念好就塞钱再读,一言不合直接动手。
如同后母所说,读书不好可以花钱买枪手,在他们眼中,聂传庆只要活着就行,无论以什么方式,至于能力、前途,都不重要,更没人关心过他心灵的健康。
其实,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不在少数,以为给了孩子足够多的钱就可以了,却恰恰少了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陪伴,没能够让孩子在一个健康阳光的环境下长大。
物质是满足了,但是孩子的心灵早已千疮百孔。
不同的家庭,造就出不同的孩子,在缺乏关爱的家庭下,聂传庆成为了一个孤僻阴郁的孩子,他带着对这个世界最大的恨意在活着,想要逃离,却找不到出路。
而言丹朱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父亲留过学,母亲又是温婉的南方姑娘,在这种知书达理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她自己本身也充满了爱,也难怪周围的孩子都喜欢与她亲近。
可言丹朱越是开朗大方,聂传庆就越是痛苦,他认为,本来母亲是要嫁给言子夜的,他觉得是言丹朱夺走了他原本和谐的家庭。
如果没有言丹朱,他一定会活得很好,比任何人都好。
05.
在长期抑郁的环境下生活,聂传庆的思想逐渐变得畸形,他知道自己无药可救,却没有办法改变。
她喜欢言丹朱,想要得到她,又觉得言丹朱抢走了原本应该属于他的一切,想要报复她。
两种情绪拉扯着,这个年龄的孩子,怎么能够处理好如此负面的情绪呢?所以他只想毁掉一切。
对父爱的渴望,对亲情的求而不得,导致了聂传庆变态的心理。
我想,他伴随着阴郁扭曲的性格过一辈子,想逃逃不了。
稚子何其无辜,没有选择的就来到这人世间,毕竟接受上天给予他的一切,没有后悔的权利。
生而为人,一定要善良一点,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不要轻易作出任何决定。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这是金钱所不能代替的。
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低质量亲情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生于这种家庭的孩子,一生都在弥补内心的缺失。
亲情的关爱比任何都重要,在他们没有自己人生观的时候,给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意识,才能够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健全的正常人,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06.
言丹朱是幸运的,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浑身充满阳光。
与之相对的,是聂传庆的“爹不亲娘不爱”,亲情的缺失,让他的人格也缺失了一部分。
他一方面渴望得到亲情,一方面又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亲情,只能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浓浓的悲剧色彩,会伴随他的一生,这就是低质量的亲情带给人最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