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居高声自远花香不借风 何为“咏蝉三绝”?

2020-09-25知识4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完整诗句的全文解释

居高声自远花香不借风 何为“咏蝉三绝”?

“非是藉秋风”是什么意思?谁写的? 问题很简单,答案也很简单。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诗句的意思,作者也告诉了答案。“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这里“藉”同“借”。是不是如此理解就完全领会到了这首古诗的意境呢?肯定不是。虞世南、李商隐的《蝉》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被称为唐诗中的咏蝉三绝。我们来看看虞世南的《蝉》绝在哪里。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夏天的蝉隐匿于枝叶茂盛梧桐树干上,古人以为它就是居高饮露,怡然自得。垂下樱须,啜饮甘露,还时不时歌唱。那声音传得老远,增添夏日韵味。作者难道真的就是写写这所见的情形吗?显然不是,他是要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表明自己就和这只夏日栖息于高树之上的鸣蝉一样,品格高洁。饮露居高不染世俗。就算声名远播,也不是凭借风力,而是自己站在高处,人生的境界也就与众不同了。小小的蝉,声声鸣唱,却会引发诗人丰富的联想,留下千古名句,这就是诗人灵魂的展示。

居高声自远花香不借风 何为“咏蝉三绝”?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哪首诗 居高声自远

居高声自远花香不借风 何为“咏蝉三绝”?

唐诗蝉暗示着诗人什么样的品行志趣?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什么意思 语出 唐代虞世南 的《蝉》(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居高声自远,。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出处】《蝉》—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何为“咏蝉三绝”? 三绝是:蝉虞世南垂纬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完整诗句的全文解释 蝉作者:虞世南211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5261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垂下像帽4102缨一样的触1653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作者、朝代、出自哪首诗、意思。 蝉虞世南【唐代】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本意:蝉的声音能够传得远是因为它身在高处,而不是依赖秋风的散播。

#咏蝉三绝#虞世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