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朝大臣逼皇帝立太子,皇帝诏书一下,大臣再也不嚷着立太子了

2020-07-19新闻42

立储是封建王朝的头等大事,因而被称作“国本”。明神宗朱翊钧的皇后王氏无子,万历十年(1582年),宫女王氏生下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四年后,贵妃郑氏生下三子朱常洵。明朝立储的游戏规则是:立长不立幼。神宗却有意挑战规则,欲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文官集团坚决反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明神宗才一拖再拖,迟迟不愿册立皇太子。

万历十八年(1590年)四月,阁臣联名上疏“教元子(长子)以重国本”,并以辞职相威胁,但神宗还是不予理睬。文官集团说首辅申时行不敢力争,申被迫下课,另两位请立皇长子为太子的阁臣许国、王家屏,也相继去职。国本之争虽然导致了内阁大换班,但朝臣与皇上意见的对立,丝毫不见松动的迹象。

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明神宗才告诉内阁:同意举行皇长子冠婚礼并分封诸王。并于次年闰四月下诏,责令户部从太仓(国家财政)取出白银2400万两,作为册立皇子和分封诸王的费用。此时皇长子朱常洛年已18岁,众大臣要求册立太子、举行冠婚礼的呼声越来越高,明神宗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终于同意册立太子并为其举行冠婚礼。

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户部尚书(财政部长)杨俊民接到这份诏书后,却不能不傻眼:2400万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整整六年全国税收的总和啊!而当时巨大的军费开支和其他高额消费,已使明朝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不算历年欠账,仅每年财政赤字就高达50万两之巨,太仓已“无过岁之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国家财政哪能拨出如此巨款作为册立皇子和分封诸王的费用?除非白痴,否则谁都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明神宗的这个玩笑真是开大了!杨俊民实在办不成这件差事,只好向皇上报告说国库空虚、无力筹措,然后提出辞去“财政部长”一职。明神宗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提升户部侍郎陈蕖为尚书。既然条件不成熟,经费有困难,册立太子一事自然得再放一放。

其实明神宗也知道户部拿不出这笔款项来。拿不出而又偏要下达“红头文件”,责成户部办理这件事,这就是问题的奥妙所在。明神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他就是要报复和刁难朝臣,让他们知难而退,省得他们没完没了、喋喋不休地议论和进谏册立太子这件事。他根本就不想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他真正中意的未来嗣君是皇三子朱常洵。这一回他总算达到了报复朝臣力阻他立朱常洵为太子的目的,出了一口“恶气”。

对于明神宗这种类乎青皮泼赖的行为,朝臣们实在忍耐不住了,万历二十八年新年一过,便连珠炮似的向皇上发动新一轮攻势。第二年,明神宗终于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这场持续了十五年之久的国本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明朝#册立#太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