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墓葬考古·余姚老虎山一号墩发掘

2020-09-25新闻7

古墓葬考古·余姚老虎山一号墩发掘

老虎山位于余姚市城南约4公里的明伟姚家店面侧,是一座海拔公59.38米的小山。老虎山以东为广阔的姚江平原,以西为四明山山脉。由于杭甬高速公路需从老虎山主峰穿过,1992年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分布在山顶的大土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土墩编号为92余老D1。发掘工作自1992年3 月10日至5月20日,历时70天。

墩内共发现墓葬20座,编号D1M1~D1M20。出土各类随葬器物151件。其中西周至春秋时代土墩墓14座,战国至汉初土坑墓6座。墓葬形制的不同分为“西周春秋土墩墓”和“战国西汉土坑墓”。

老虎山一号墩的发掘,对于加深认识西周春秋时期土墩墓的埋葬特点和习俗,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浙江地区墓葬制度和变化情况和内涵特征,都有许多重要的启示。充分反映出战国前后古越地区埋葬制度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墓葬形制,墩内十四座西周春秋墓皆为具有本地传统特色的平地掩埋的土墩墓形制,而其它六座墓,除D1M13仅为小型土坑墓外,其余五座均为较大型的深土坑木椁墓,似乎原来平地掩埋的土墩墓形式到此时已完全为竖穴土坑墓所取代。二是墓葬内随葬遗物,一号墩内五座较大型土坑木椁墓的随葬遗物情况明显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D1M10为代表,随葬遗物除青铜剑、戈和玉璧外,其余全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第二类以D1M14为代表,随葬遗物中,既有原始青瓷的鼎、瓿,壶和香熏,又有彩绘泥质陶的鼎、盒、壶、豆和钫,也就是说随葬有两套质地不同的仿铜陶瓷礼器。第三类以D1M1和D1M2为代表,墓内出土的全为鼎、盒、壶、钫等泥质黑衣陶仿铜礼器,不见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可以认为,这种墓葬随葬遗物状况,客观地反映出战国中期越被楚败之后,楚文化因素逐渐在越地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态势。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就老虎山乃至浙江总体情况而言,以上三类情况并不绝对构成互有先后的递嬗关系。特别是第一类和第二类情况的墓葬,直至战国末期到西汉早期仍有较多存在。这些考古资料表明,文化的相互浸染或更替,绝不是像军事的占领和统治那样来得突然和干脆。土著的越文化虽然受到了楚文化的强烈打击与影响,但越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消失,而是仍然顽强地得以保留和发展,楚文化在这个地带所表现的只是两种文化因素并存的格局。

信息来源:资源开发处

转载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考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