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2020-09-25新闻13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中国的孝道观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孝道作为一种统治者控制社会百姓思想的一种政治手段,是维护自己统治的一个强有力的方式。

尤其是古代统治者几乎全部都是"以孝治天下", 认为"冠冕百行莫大于孝",所以在很多朝代孝道观念都会基于自己朝代的统治需要进行不同的发展,宋朝同样也不例外。

从最开始的"累世同居"发展到"割肉疗亲",这样的极端化的发展过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皇帝基于自己统治的需要,那到底是为何,导致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趋于极端化呢?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一、皇帝过于重视孝道,使得孝道畸形发展

一种思想风潮的发展,绝对离不开统治者的倡导和支持,宋朝的孝道观念能得到如此强有力的发展,统治者也就是宋朝的皇帝功劳是不能忽视的,宋朝的皇帝对于有关孝道的问题十分重视,甚至还命令大臣编写了有关孝道的制度法令,将孝道用条条框框圈起来。

所以我认为宋朝的皇帝太过于重视孝道的发展,政治规定了各种法律条令,使得孝道观念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极端化的孝道观念出现,也就不意外了,这是宋朝的孝道观念向极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中国的十三经中有一部经书就是以孝道观念为主要编写内容的,这部经书的名字叫做《孝经》,作为从古传到宋代的有关孝道观念的经书得到了宋朝历代皇帝的重视。

在《宋朝事实类苑》中有一段话记载了统治者每天必须要看的书,其中就提到了每天必看《孝经》三章,并且统治者还会在朝堂之上与大臣们谈论有关孝的问题。

对于孝道观念尤为重视的皇帝,尤其是宋高宗,宋太宗,这两位皇帝不仅仅是在阅读《孝经》,同时还亲自编写了《孝经》,还不仅仅只写在纸上,甚至还刻在了石头上,天天提醒自己要以孝治天下。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的皇帝们对于孝道以及《孝经》的极为重视,但很讽刺的是,皇帝们对于孝经不求甚解,只是需要在朝堂上聊一聊这个孝的话题,更多是一种形式主义。

目的就是再向大臣们传递皇帝对于孝以及孝道观念的重视,要让大臣们意识到孝道成为了国家统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皇帝们对于孝道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自身上,还体现在编撰了一系列有关孝道孝德的制度,并且在各种制度的建立上也必须体现孝德,宋太祖说了一句话是"举孝悌章闻",意思就是要选举孝顺的人。

所以反之,不孝的人是不能进入朝廷为官的,所以这是将孝道异化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来帮助皇帝维护统治,孝道作为一种观念的自由被弱化了,更多的是开始成为一种畸形的控制手段,孝道观念也就开始朝着极端化的方向发展了。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宋朝的皇帝们深受"以孝治天下"的观念的影响,对于孝道观念的发展自己学习的同时,还进行大力的提倡。

他让朝廷大臣编撰了一系列有关孝道的制度建设,使得孝道逐渐成为一种条条框框的存在,也就逐渐成了一种畸形极端化的观念,存在于宋朝的社会当中。所以这是我认为宋朝的孝道观念能够发展得非常极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二、孝德的培养,成为官员为官的重要标准

上面提到,在皇帝大力支持孝道观念发展的情况下,有了各种关于孝道观念的制度,其他制度也在不同方面上体现着孝道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官员的选拔制度,孝德更是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选官标准,很多人为了做官,便依照制度中的条条框框去做,畸形的孝道观念就开始传播开来了。

所以我认为孝德的培养成为官员为官的重要标准,使得很多官员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当官的理想,就成了畸形孝道观念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也就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首先,孝德的培养体现在官员的学校教育当中。在宋代的教育思想中,"孝"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核心,在《宋会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大体表达的意思就是孝德观念的要求对于八岁的小孩就已经存在了,也就是在官员的学子时期,孝德观念已经深入了他的日常生活。

另外,上面已经提到皇帝和大臣们对于《孝经》的重视,以至于在教育当中,《孝经》也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教授,甚至地位还高于《论语》,《孟子》等书,所以在当时《孝经》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孝德的教化是多么的重要。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其次,孝德的培养还体现在官员的考试之中。上面已经说到《孝经》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授,自然也就有了相应的考试,来考察《孝经》的学习,不仅仅对孝道的学习进行了考察,还专门设立了有关孝道的官员选拔标准。

例如孝梯廉让和孝锑力田,但是这样的标准也造成了很多的弊端,虽然皇帝想要官员的孝德文化极高,但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才能,然而有些官员就是选择根据皇帝制定的条例制度来实行孝德行为,这就是畸形的发展,都是畸形的孝道,影响下的产物。

孝德的培养如何成为了官员做官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官员就会盲目跟从皇帝所制定的有关孝德的制度开始实行孝德的行为,完全没有自主的孝心意识,这不是皇帝需要的,但这也确实是宋朝孝德观念畸形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三、表彰孝亲的行为,加强了社会控制功能

皇帝对孝亲行为的重视,对官员孝德培养的重视,还体现在对不同校亲行为的表彰形式当中,而这些表彰形式更是成为了社会百姓对于迂腐的孝亲行为,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认为宋朝的皇帝们对于孝亲行为的表彰,实质上是在加强孝亲行为对社会文化的控制,加强对宋朝社会百姓的思想控制,使得百姓毫无自己的意识,只会迂腐的跟跟着条文例法,实行孝亲行为,这是宋朝孝亲行为极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表彰形式的第一种是精神上的奖励。根据孝亲行为的大小,有的人会被记入史册,有的人会被皇帝召见,甚至会给予官位。

例如宋代的江陵人士庞天祐, 既有孝亲治病行为", 父疾, 天祐割股肉食之;疾愈, 又复病目丧明, 天祐号泣祈天舐,并上奏朝廷, 旌表门闾。

这种精神上的奖励更会让百姓们对于孝亲行为十分热衷,不管这种孝亲行为是否会危害自己或他人,都会盲目跟风,如此一来,就加强了社会的文化控制。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表彰形式的第二种是物质上的奖励。一般就是给予钱财,物品,粮食等,这些奖励对于一般的贫困家庭来说是雪中送炭的,以至于有些贫困家庭就会为了这一些奖励而进行一些迂腐的孝亲行为。

例如莱州胶水人祁暐, 是一个进士,他在母亲死后, 就辞官守墓, "就坟侧构小室, 号泣守护", 后被表彰, 并"赐帛三十匹、粟三十石, 令长吏每月存问",物质上的奖励刺激了百姓对于物质的需求,更多畸形的孝亲行为被发掘出来,孝亲观念的极端化发展已经不可避免。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被百姓视为一种可以通过正当行为来获得的生活质量提高的方法,对于制度中规定等孝亲行为开始大量实施,统治者对于社会文化控制的政治功能也就达到了。

尤其表彰那些几代人同时住在一起的家庭,坐在表彰孝亲行为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的稳定,减少了老人被抛弃弃养的几率,社会矛盾也在大大减少,同时还扩大了地方上的影响,所以这种孝亲观念即使是有所畸形化的发展,但还是深得统治者的喜爱,进而发展推广。

国家对于一些现在看来非常迂腐的孝亲行为的表彰,成为了普通百姓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即使是畸形化的孝亲观念,也仍然被传播开来,所以宋代的孝亲观念发展的极端化是必然的。

宋朝社会的孝道观念如何在畸形极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

四、结语

每一个朝代对孝道观念的发展都有所不同,宋朝的统治者基于自己的发展需要,及其重视孝道观念的发展,但却是不求甚解,仅仅是从形式上传播孝道观念,这就造成了一种畸形的孝道观念,开始被传播。

在大臣的选拔培养中,这种畸形的孝道观念,仍然在教育系统中,使得官员从小就接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一代影响一代,再加上宋朝政府对于孝亲行为的各种表彰,使得百姓对于孝亲行为也是盲目跟风,不管是否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都盲目的去做,所以宋朝的孝亲观念向极端化发展,也就不意外了。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