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李渊将他逼死,李世民为他恢复名誉

2020-09-25新闻15

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面,经常有“一字并肩王”出现。比如王世充封罗成为一字并肩王,李世民封薛仁贵为一字并肩王。演义类小说里面的一字并肩王,原型其实是隋唐时期的亲王。隋唐时期,一个字的王,是亲王,比如李世民的秦王,李元吉的齐王。两个字的王,是郡王,比如李孝恭的河间王,李道宗的江夏王。

隋唐时期,皇帝是国君,太子是储君,在这两个君下面,就数一个字的亲王最尊贵了。唐朝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是最尊贵的亲王,吴王李伏威仅次于李世民,比齐王李元吉地位更尊贵。此事典出《新唐书.杜伏威传》语:“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诏拜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留京师,位在齐王元吉上,以宠之。”

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李渊将他逼死,李世民为他恢复名誉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一脸懵逼了,吴王李伏威的事迹,咋出现在杜伏威的列传里面啊?杜伏威的情况和李绩一样,李绩原来姓徐,投奔大唐之后,李渊赐他姓李,杜伏威也是被赐姓李氏的。大家都知道,李元吉是李渊的嫡四子,在嫡三子李玄霸去世的情况下,齐王李元吉是地位仅次于秦王李世民的大唐亲王。李伏威一个外姓将领,凭啥比李元吉还尊贵啊?

杜伏威这个人,原来是偷儿出身。他跟辅公祏一起,组建了一个盗窃团伙。每次偷东西的时候,杜伏威总是先进去干活。东西偷到手了,杜伏威又总是在后面掩护团体撤退。杜伏威有困难先上,有风险他来担,在盗窃团伙里面,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因此被团伙成员推举为带头大哥。(此事典出《新唐书》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李渊将他逼死,李世民为他恢复名誉

杜大哥带着一帮子小弟,把偷儿生意越做越大,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这样的团伙,朝廷肯定要剿灭之。杜大哥为了逃避朝廷的征剿,就开始漫长的找靠山之路。杜伏威首先投奔了长白山一个山大王,后来又觉得当山大王的小弟没前途,就决定自立门户。杜伏威一路血战,与隋军互有胜负,成了隋末唐初一股割据势力。

隋炀帝死后,杜伏威面临着一个大难题。当时的皇帝一抓一大把,杜伏威的实力不足以自立为帝,必须要找一个大的靠山投靠。许朝皇帝宇文化及下诏招杜伏威,杜伏威觉得宇文化及难成大事,就拒绝了许朝的诏令。杜伏威绕了一圈,最后还是投靠了隋朝皇泰主杨侗。杨侗也不小气,封了杜伏威一个楚王的头衔。

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李渊将他逼死,李世民为他恢复名誉

事实证明,杜伏威这次投靠皇泰主,眼光实在太差了。再后来,大唐实力越来越强,杜伏威只能投靠李渊了。李渊见到杜伏威献表投诚,也知道杜伏威实力不错,就赐杜伏威姓李氏,还给他一个吴王的头衔。李渊为了拉拢李伏威,给了他一大堆虚头巴脑的头衔,这些头衔看着挺吓人的,其实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玩意。

杜伏威变成了李伏威,就开始以大唐藩王的身份征战四方,扩充地盘。李伏威先后干掉了李子通等割据势力,成为了雄踞江淮的霸主。李世民平定徐圆朗的时候,陈兵在李伏威地盘的边境线上。李伏威知道自己打不过李世民,就主动上表李渊,要求入朝朝见李渊。李伏威虽然名义上是大唐藩王,但是一直独立于大唐之外。如今李伏威要入朝,这是等于要把地盘献给大唐啊。李渊很高兴,就下了那道让吴王李伏威位于齐王之上的诏书。

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李渊将他逼死,李世民为他恢复名誉

问题的关键是,李元吉是李渊的亲儿子,而且在李元吉的后面,还有十几个小弟弟啊。李伏威一个外人,地位超过了十几个带有李渊血统的亲王。这要在脑子正常的人,这个时候的反应就应该是拼命推辞,表示不敢接受李渊的这道恩诏啊。按照标准的程序,李渊会再次下发恩诏,李伏威再推辞,李渊再三下发恩诏,李伏威再三推辞。完成了这套“三授三让”的把戏之后,李渊就得了善待吴王的美名,李伏威也会得到高风亮节主动辞让的美名。李伏威是个偷儿出身,他不懂得这种假惺惺的把戏。李伏威以李渊是真心实意要给他位在齐王之上的王爵,就老实不客气接受了李渊的恩诏。

大家都知道,异姓封王者,能有好下场者寥寥无几。当年的韩信那么大功劳,因为接受了楚王的封赏,结果被整死了。李伏威接受了不该接受的恩诏,能有他的好果子吃吗?李伏威接受恩诏没多久,就被李渊各种打击报复穿小鞋。李伏威这才如梦方醒,这才悔不该当初接受恩诏。李伏威越想越害怕,结果中毒死了。李唐皇室为了放出风声,说李伏威是吃了长生不老的丹药,中毒而死的。《新唐书》采用李唐皇室的说法,也说李伏威是吃丹药中毒而死的。

地位超过李元吉的大唐亲王,李渊将他逼死,李世民为他恢复名誉

对于李唐皇室和《新唐书》的说法,史学界颇有质疑。有不少人认为,李伏威不是畏罪服毒自尽,就是被李渊指使人下毒谋杀了。在我看来,李渊逼死李伏威的说法非常可信。李伏威死后,李渊还不解恨,他下诏剥夺李伏威的赐姓和王爵。李伏威兜兜转转,又回归本姓,变成杜伏威了。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知道杜伏威是被李渊冤枉的,就恢复了杜伏威的名誉,但是没有把赐姓和王爵还给他。李世民把杜伏威的儿子找出来,给了他一个国公爵位。隋末群雄之一的杜伏威,结局就这样了。在我看来,杜伏威死的不冤,一字王是皇帝的儿子才能消受得起的。他一个外姓之人,居然敢接受一字王尊荣,换谁在李渊的位置上,都会逼死杜伏威。

图片来源网络#李伏#李渊#李世民收藏

杜伏威这个人,原来是偷儿出身。他跟辅公祏一起,组建了一个盗窃团伙。每次偷东西的时候,杜伏威总是先进去干活。东西偷到手了,杜伏威又总是在后面掩护团体撤退。杜伏威有困难先上,有风险他来担,在盗窃团伙里面,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因此被团伙成员推举为带头大哥。(此事典出《新唐书》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杜大哥带着一帮子小弟,把偷儿生意越做越大,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这样的团伙,朝廷肯定要剿灭之。杜大哥为了逃避朝廷的征剿,就开始漫长的找靠山之路。杜伏威首先投奔了长白山一个山大王,后来又觉得当山大王的小弟没前途,就决定自立门户。杜伏威一路血战,与隋军互有胜负,成了隋末唐初一股割据势力。

隋炀帝死后,杜伏威面临着一个大难题。当时的皇帝一抓一大把,杜伏威的实力不足以自立为帝,必须要找一个大的靠山投靠。许朝皇帝宇文化及下诏招杜伏威,杜伏威觉得宇文化及难成大事,就拒绝了许朝的诏令。杜伏威绕了一圈,最后还是投靠了隋朝皇泰主杨侗。杨侗也不小气,封了杜伏威一个楚王的头衔。

事实证明,杜伏威这次投靠皇泰主,眼光实在太差了。再后来,大唐实力越来越强,杜伏威只能投靠李渊了。李渊见到杜伏威献表投诚,也知道杜伏威实力不错,就赐杜伏威姓李氏,还给他一个吴王的头衔。李渊为了拉拢李伏威,给了他一大堆虚头巴脑的头衔,这些头衔看着挺吓人的,其实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玩意。

杜伏威变成了李伏威,就开始以大唐藩王的身份征战四方,扩充地盘。李伏威先后干掉了李子通等割据势力,成为了雄踞江淮的霸主。李世民平定徐圆朗的时候,陈兵在李伏威地盘的边境线上。李伏威知道自己打不过李世民,就主动上表李渊,要求入朝朝见李渊。李伏威虽然名义上是大唐藩王,但是一直独立于大唐之外。如今李伏威要入朝,这是等于要把地盘献给大唐啊。李渊很高兴,就下了那道让吴王李伏威位于齐王之上的诏书。

问题的关键是,李元吉是李渊的亲儿子,而且在李元吉的后面,还有十几个小弟弟啊。李伏威一个外人,地位超过了十几个带有李渊血统的亲王。这要在脑子正常的人,这个时候的反应就应该是拼命推辞,表示不敢接受李渊的这道恩诏啊。按照标准的程序,李渊会再次下发恩诏,李伏威再推辞,李渊再三下发恩诏,李伏威再三推辞。完成了这套“三授三让”的把戏之后,李渊就得了善待吴王的美名,李伏威也会得到高风亮节主动辞让的美名。李伏威是个偷儿出身,他不懂得这种假惺惺的把戏。李伏威以李渊是真心实意要给他位在齐王之上的王爵,就老实不客气接受了李渊的恩诏。

大家都知道,异姓封王者,能有好下场者寥寥无几。当年的韩信那么大功劳,因为接受了楚王的封赏,结果被整死了。李伏威接受了不该接受的恩诏,能有他的好果子吃吗?李伏威接受恩诏没多久,就被李渊各种打击报复穿小鞋。李伏威这才如梦方醒,这才悔不该当初接受恩诏。李伏威越想越害怕,结果中毒死了。李唐皇室为了放出风声,说李伏威是吃了长生不老的丹药,中毒而死的。《新唐书》采用李唐皇室的说法,也说李伏威是吃丹药中毒而死的。

对于李唐皇室和《新唐书》的说法,史学界颇有质疑。有不少人认为,李伏威不是畏罪服毒自尽,就是被李渊指使人下毒谋杀了。在我看来,李渊逼死李伏威的说法非常可信。李伏威死后,李渊还不解恨,他下诏剥夺李伏威的赐姓和王爵。李伏威兜兜转转,又回归本姓,变成杜伏威了。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知道杜伏威是被李渊冤枉的,就恢复了杜伏威的名誉,但是没有把赐姓和王爵还给他。李世民把杜伏威的儿子找出来,给了他一个国公爵位。隋末群雄之一的杜伏威,结局就这样了。在我看来,杜伏威死的不冤,一字王是皇帝的儿子才能消受得起的。他一个外姓之人,居然敢接受一字王尊荣,换谁在李渊的位置上,都会逼死杜伏威。

图片来源网络

#隋唐#李世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