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波拉尼

2020-09-25知识16

著名的科学家有哪些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波拉尼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634体是由科学观念相同的科学家所组成的集合体—科学活动的主体。1942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拉尼(M.Polanyi)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意指社会人群中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或共同职业、共同兴趣、共同语言并遵循某种共同规范的群体、社团。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是科学家的组织和团体。像其他社会共同体一样,科学共同体也必须:第一,有共同语言或研究共同课题,用库恩(T.Kuhn)的术语来说,信奉共同的范式(paradigm);第二,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受一定规范的约束。扩展资料科学共同体的概念最早是在1940年代,由物理化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波拉尼(M.Polanyi)提出的1942年,他在《科学的自治》文中写道:“今天的科学家不能孤立地实践他的使命。他必须在各种体制的结构中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一个化学家成为研究化学的专:门职业的一个成员;一个动物学家、一个数学家或者一个心理学家,每一个人都属于专门化了的科学家的一个特定集团。科学家的这些不同的集团共同形成了科学共同体”。这当然不是说,直到1940年代科学共同体才出现。从某种角度看,不妨说。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波拉尼

法布尔获得过诺贝尔奖吗? 1、法布尔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在1910年的时候,法国文学界以“昆虫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其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依据如下:法布尔1915年去世,而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901年开始颁奖的。这期间的历届得主分别是:1901年,普吕多姆;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1903年,比昂松;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和埃切加赖(两位);1905年,显克维支;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1907年,吉卜林;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911年,梅特林克;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4年(因一战爆发未颁奖);1915年,罗曼·罗兰。3、法布尔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类科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为什么要有科学家波拉尼

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 是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

李远哲,\ 李远哲李远哲(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新竹,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3],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中国人[2]。1959年李远哲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2-3],并于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3]。次年去美国深造,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sitry)博士学位[2-3]。其后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2],1974年加入美国国籍并返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2-3]、同时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2];197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3]。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7],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7-8]。其中李远哲研究的是: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7-8];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的类型[6-8]。1994年1月15日,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2],担任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院士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