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的书籍或者是电视剧,里面的很多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像是骁勇善战的关羽、求贤若渴的刘备、拥有雄心壮志的曹操以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人物,众所周知,诸葛亮对于蜀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刘备三顾茅庐去拜访才让他最终辅佐左右,刘备生前他鞠躬尽瘁,为蜀国江山献计献策,刘备死后他更是日夜奔波,将兴复汉室、完成先帝心愿作为自己的目标,因此,很多人都会好奇,如果当时孔明没有进行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的话,蜀汉政权又会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的谋略
诸葛亮的谋略向来令人敬佩,刘备死后,当时的蜀汉岌岌可危,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诸葛亮也因此开始了北伐之路,但是他并没有选择直接去攻打魏国,而是选择隐忍,面对南中蛮夷的叛乱,他没有立即去平叛,而是选择先休养两年,这是因为立即平叛的话一定会让自己元气大伤,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在休养了两年后,军队的状态极佳,南中被轻而易举的平定了诸葛亮隐忍能力
平定南中之后,诸葛亮选择继续休养生息,并且在休养期间,他将蜀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一一解决,就这样,休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他才开始北伐,这隐忍能力无不让人惊讶,因此,很多人会疑惑,既然有如此隐忍力,那为何不选择继续休养生息,放弃北伐呢?诸葛亮之所以会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诸葛亮的北伐之路
诸葛亮的北伐之路以调整军队,休养生息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地向前推进,这样的方式对于当时的蜀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一味的休养生息,而不在合适的时候攻出去的话,本地人也一定会因为蜀汉政权长期被政府掌控而造反,若是一直被动,等到魏国攻打进来的时候,人们也会选择投降,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主动出击更合适。
总结
魏国虽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大,但是宿敌也有很多,这也使得魏国更加谨慎,在第一次北伐时,曹叡的表现就让诸葛亮明白蜀汉有着很大的胜算,因此,他没有选择放弃北伐,继续休养,而是在调整军队,休养生息的时候一步步前进,可见他的用心良苦,也说明了他过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