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开篇就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后面还有一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言下之意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后面一路下来就是在讲五蕴皆空的道理。在这里要先说两个概念,一个是“五蕴”,一个是“空”。“色受想行识”并称五蕴,蕴就是积聚的意思,也叫五阴,有积聚必有遮掩,五蕴的遮掩使我们不能认识自性。五蕴包含了一切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现象,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五蕴的积聚,犹如浮泡出没,暂有还无,不可把捉。举个例子,一个茶杯,仔细来分析,有它的形状和颜色,有它的材质,有它的用途,所有一切的表现都是五蕴的积聚,比如茶杯是白色的圆柱体,材质是陶瓷,功用是喝水。这些加在一起我们得出一个茶杯的概念,可任何一项都不能代表茶杯本身,白色的圆柱体也可能是其它物品,盘子也是陶瓷的,碗也可以用来喝水。仔细分析,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现象、感受和名词、概念的积聚,离开了这些,并不能指出另有一个茶杯的本体存在。这个指不出来的东西就是“空”,就是本体。换个说法吧,五蕴就是茶杯本体的意义,虽然找不到本体是什么,却可以发生作用。五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一部几乎家家都念诵,人人皆知的佛经。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存在的色本来就与空不是异质,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区别、不同。那么,物质的本体就是空,空的现象就是物质。色,即物质。空,指虚空。空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色就是空,或者说色灭为空,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空就是色,色就是空。色又不是空,空又不是色。空有时是色,色有时是空。空与色是永恒不变的,又是随时在变化的。空与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符相承的,不可分的,又各有不同。是一个,又是两个。所以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好像《易经》的阴阳学说。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代表了两种力量。阳,代表了阳刚积极一面的事物。阴,代表了阴柔,消极一面的事物。乾坤是易经的两扇门,参透了这两卦,其它的六十二卦就好理解了。阴与阳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即是一体,又各有不同。只在你以何总方式,何总角度看它?你只看正面,在眼前的就只是阳,只是色;你只看被面,在眼前的就只是阴,只是空。所以有时你见到的未必就是真的,你没见的未必就是假的。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世间本。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偈出自于心经,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结构与关系。很多人把色理解为男女的情欲,这是不对的。佛经中的色指的是所有物质以及物质引起的现象。水是色,波浪也是色。火是色,热也是色。人是色,思维也是色。色指的就是我们的整个宇宙和人生。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我们的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这就自然产生一个问题:宇宙产生之前是什么,宇宙又是在哪里产生的。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宇宙这个概念:时间是宇,空间是宙。时间加上空间就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所以,宇宙是在哪里产生的,有两种可能:A:我们这个宇宙是在一个更大一级的宇宙之内产生的,我们这个宇宙也是更大一级宇宙的一部分。因为那个宇宙比我们这个宇宙大,才能装下我们这个宇宙,对不对?B:我们的宇宙也可能存在于一个既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空间概念的地方。大家闭眼睛体会一下,一个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地方,它肯定是永恒的也是无限的。我们的宇宙很大,但它实际上是有限的,有大小限制的。只要有了空间的概念,不管它有多大,它都会有尽头,就是有限。然后大家再体会一下,一秒钟,一年,一亿年,一亿亿年.我们会感觉他们的差距很大,但是跟永恒比呢?跟。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这16个字,就可以表示我们中华文化中认识人与天地宇宙万物规律的智慧方法。色是什么呢?传统的解释:四大及四大性所造物。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性,就是地水火风的所属特性。这样说,我们现在的人很不习惯。这需要用现在的话来解释。用现在的话来说:客观,这就是物质与能量。受、想、行、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观、精神。色受想行识放在一起观察,就是把客观与主观放在一起观察。这样的观察就能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西方人的观察方法,把心与物,分开来研究,有的时候偏重于心,有的时候偏重于物,他们始终无法把两者统一,所以就有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我们看到西方的哲学,虽然爱智慧,但是没有真正的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来认识五蕴皆空还是一个初步的开端。真正的奥妙在于空。这个空有两种层次。一个是事物的有形有相的空,这很好理解,现在的科学也认识到,客观世界是空幻的,这样就能把握能量的运用。但是西方人还没有认识到我们的心灵的意识状态也是空幻的。仅仅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中华文化中的智慧,已经完全超出了现代西方人的认知范围。另一个空观层次,就是真空之观。观察五蕴,比如色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谢谢!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想要理解还不是那么容易。我也就斗胆谈谈自己的一点点认识,请大家多多指教。1、这句话出自《心经》,是佛对他的弟子舍利子说的。在这里顺便提一句,佛有10大弟子,舍利子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佛要对舍利子说话,主要是因为舍利子读这个问题的时候最为精辟,最为深刻。2、我们来说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什么?不是今天我们理解的男男女女,如果你这样理解就太狭隘了,这里的“色”指的是宇宙中一切的物质,当然包括男男女女。比如在我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水杯,水杯就是色,表示它是存在的。3、为什么佛说存在就是不存在呢?我们看这个杯子,之所以能装水,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大,它就能把水装进去,否则就装不了水。而且这个杯子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把它做成了杯子,但是这个杯子是没有自性的,它会被氧化,会被打碎。所以佛在这里是想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的东西没有不被氧化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坚固不坏的,万事万物都会坏掉的。4、上面都只是从表面上来讲的,比如我要开办公司,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不能在精神层面执着于它。也就是不要太陷入名和利了,掉进去就无法自拔了,那么当下你就是烦恼,你就会很痛苦。所以佛。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这是什么意思哦,,? 色,我们所有的这个山河、大地、房廊、屋舍,这所有一切都是色。这个色在什么地方呢?色就在这个空里边。这空又在什么地方呢?空也在这个色里边。所以说「色不异空」,色和。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用当代人的理解,做何解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出自何处?这句话来自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开头的第2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中国人更喜欢称呼这部经典为《心经》,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中国有2个比较出名的翻译版本,分别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与空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大乘百法明门论》中认为:色法者,识之所依、所缘,也就是说色的产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识由于依附它而生的,比如下面的五根,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人、房子,通过舌头知道了酸甜苦辣,这叫所依;还有一种就是识之所缘,识是缘它为境的,就是产生的境界源自于它,如下面的五境,比如我看到这朵菊花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在我脑海理的样子就是色境,又比如我吃了不同人家的辣椒炒肉,但是每一家的口感都会有区别,这个口感就是味境·细分之下色可以划分为11种状态: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境: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这十种色也叫有对色,是有物质载体的,不管。
佛家说的“空”、“色”、“妄相”、“真空”、“妙有”分别指什么? 就是论述万事万物都是虚空的 不实的 也叫诸法无我 诸法空相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就是成就果位了 就有一种高能量的 存在空间 不占有空间的 物质 也叫虚存在 比如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