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上升,很多基础疾病开始困扰大家,比如肥胖症、高血压等,这使得群众的关注度聚焦到了保健养生上,按照世卫组织曾经宣传过的,走路是最好的运动方式,渐而久之,这种不需要任何花费的健身方式就成了大家的首选。
而晚饭后的溜圈也已经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且在微信运动上占领封面,也成了大家互相攀比的另类比赛,你走10000步,我就走20000步,似乎是在步数的比拼中体现自己健身达人的称号,然而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你的膝盖能不能接受这样高数值的步行。
根据医学数据分析,在临床上,除去因年龄问题而引发的骨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之外,剩余的此类损伤中,八、九成都是因为过度的运动造成的,人类的膝关节上面都覆盖了一层软骨,起到润滑、减缓冲击、摩擦的保护作用,可是,这层软骨的磨损率也是很高的,一旦过度使用会让这层软骨在摩擦中粗糙,对滑膜神经造成一定的损伤,大家会有刺痛感或者胀痛感,这就是滑膜已经发炎。
在医学病例上曾有过报道,一对年龄稍高的肥胖夫妇,选择走路的方式减肥,但最后却因为膝盖不能接受,磨损过度入院。通过医生诊断分析,作为没有基础性疾病的普通人,每日锻炼走路的步数控制在10000步以内,这对夫妻虽然是为了健身,但是错误的理解了走路健身的真正含义,以为走得越多越好,过度追求数值,使得膝盖超出本身负荷度,最终磨伤膝盖,造成了反作用。
而且在走路健身时,大家需要留意一些注意事项,千万不要“乱走路”。
第一、走路的方式。在选择走路健身时,首先切忌走走停停式,这样的散步方式达不到健身的效果,只能算“溜达”;其次切忌急停,走路紧急的刹车方式,容易让快速活动中的膝盖因为惯性原理撕扯,造成韧带拉伤;最后切忌快速行走,大多数人有快走锻炼强度大的误区,快走的过程中频率增大,骨关节的摩擦随之加大,更容易造成损伤。
第二、走路的姿势。一个正确的走路姿势对于健身的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走路过程中,双手背后,弓腰、挺肚或者大幅度甩臂,都是容易让人在行走中失去平衡的姿势,只有抬头挺胸,身体自然挺直,重心稍微前倾才能减少下肢骨关节的压力,调动起后臀肌肉的参与度,减少膝盖的承重能力。
第三、走路的环境。在选择走路锻炼时,一定要选择远离马路的环境,最好能够在塑胶场地进行锻炼,避免柏油、水泥等硬性地面,同时,要避免上下坡度较大的锻炼场所,因为这样的路线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承受力增大,造成损伤。
第四、其他注意事项。根据科学计算,步行时脚下受到的反冲力约莫为自身体重的一点二到一点五倍,所以在走路时还需要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用以缓冲脚底冲击力给膝盖带来的压力;对于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健身达人来说,坚持不懈怠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天气变化,因为太热或者太冷的温度会加速疾病的变化,可以适时转为室内活动。
综上所诉,每天10000步和20000步的步数选择,可能10000步对于人体膝盖来说,承受度要轻松一些,接受度要好一些,但是仍需量力而行,减少整体强度,减缓膝盖摩擦度,让自己的膝盖能够用的时间“长一点”。